目前分類:★《生涯規劃與職業探索類別文章》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mp/phpgUSJmn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期待,價值,引發動機

 

根據動機期望理論,如果可以引發對方對工作任務的期待與價值感,對方比較會持續朝向特定的方向努力,而這或許也能降低日常工作與生活裡的拖延行為。

 

 

 

澳洲學者的研究

 

澳洲學者的研究表示,在提醒對方完成任務的同時,引發他們對任務的期望與自我的價值感,以及提供對於拖延任務的反思機會,可以有效降低對方拖延的機率,尤其是對於拖延傾向較低的那個族群。

 

 

在他們研究中,除了以電子訊息傳送給實驗者「截至目前,你完成的作業比例是多少?」的訊息外,同時在實驗的14天裡,每天傳遞兩次以下的『干預訊息』:

 

1️⃣「我們的分析表明,在這門課程中表現最好的學生,會儘早開始並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提交實驗報告。請您仿效他們的表現。」

 

2️⃣「請您想像一下,在這項任務到期的前一天,如果您還沒有開始工作,您會覺得怎麼樣?」

 

3️⃣「研究發現,將較大的任務分解為較小的任務有助於激發動力。請問您的下一步是什麼?」

 

4️⃣「如果您可以做一件事,來確保您可以按時完成實驗室報告,請問那會是什麼?」

 

上述干預訊息的目的,在於引發實驗者完成任務的期待、價值感與認知策略,而提示的原則是低強度的增進實驗者反思歷程與每天兩次的高頻率提醒。

 

 

 

具體,結構,傻傻執行

 

執行簡單、重複的小計畫,才是大腦建構習慣的基本歷程。再美的願景,得化約成具體的策略;再大的計畫,也得分割為可行的計畫。協助對方把整體的計畫,規劃成每月或每週確實可行的小計畫時,鼓勵對方要做的事,只是按部就班傻傻的執行即可。

 

 

期待,價值,引發反思

 

面對對方的持續拖延,建議以溫和的態度,取代撈叨式的碎念,因爲平靜,才能避免對方的情緒抗拒,情緒穩定了,認知策略的提醒才會發生作用。

 

面對吝嗇而偷懶的大腦,為了彌彌補對方大腦思維的中斷,低強度高頻率的提醒是可以持續進行的動作。最重要的,是在提醒對方的同時,別忘了也要引發對方對於交辦任務的期待與價值感唷。(文:心理學人 /圖:Pexels)

 

 

💻更多訊息:https://linktr.ee/s1101s

 

 

參考文獻:Jason Wessel等人(2020),A Low-Intensity, High-Frequenc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Procrastination,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20, 70 (4), 1669–1690。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C3BQA0L4  

三十而【不立】、四十當然會【有惑】;毀壞的生涯規劃,可能與你不夠瞭解自己的【潛在優勢性格】有關

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你必需在生命的早期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並設法在30歲以前,定位出一條順應自己潛能的生涯道路。持續在這條道路上投入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運氣好的話,你就會在生涯的發展上得到職業帶給你的成就。當然,如果有了更多的運氣、或者在職業工作上懂得善用自己的潛在性格優勢,事業成就的光環,說不定可以提前降臨。

 

💇‍♂️【三十而不立、四十當然有惑】

 

活到這把年紀,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優勢性格嗎?

邁向20歲的你,是否擔心職場的人際生態不利於習慣內向的你?

邁向25歲的你,是否還在找尋更符合自己思維模式的工作?

邁向30歲的你,是否無法持續堅持當初選擇的職業工作?

邁向35歲的你,是否還在找尋自己的職場定位?

一生的生涯規劃,就在持續的疑問與懷疑下帶著你邁向40歲,這時候,除非是老爸開公司、老媽開工廠,否則,這輩子的生涯算是毀壞了。三十而不立、四十當然有惑。

 

🙇‍♂️🙇‍♂️不夠了解自己的【潛在優勢性格】,可能毀壞你的生涯與職涯

 

你是否做過很多的【心理測驗】,並深深的以為你已經足夠了解自己的強項?

你是否嘗試更多的【職涯測驗】,但結果卻難以真實的反應在職涯的表現上?

順著好的方向作答,心理與職涯測驗,不過是謊言的報告,拿謊言創造假象,用數字刻畫美麗,這就是【文字測驗的誤謬】。

或許,你應該考慮的是,嘗試一下不同型態的生涯職業測驗。

 

👌【MBTI腦波優勢性格評測】,加上專業的【正向心理取向解析】,正是再一次探索自我的好機會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性格分類理論模型的一種,其基本理論是根據瑞士心理分析家榮格於1921年所提出的性格分類理論,之後由美國心理學家凱薩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及其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發展成如今的MBTI。


MBTI基於內向與外向、實觀與直覺、思考與情感、判斷與感知等8個項目,把性格分為16種類型,目前廣泛的應用於職業發展、職業咨詢、團隊建議、婚姻教育、親子教育等方面,是目前國際上應用較廣的人才甄別工具。

學說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在於測驗方式,以及主觀意識操作空間太大(維基百科)。


無須語言、不用文字,這一次,輪到時下最新的腦波評測科技上場,在很短的時間裡,你就能得到先天優勢的性格代碼,免除掉文字測驗的假象與誤謬,讓內在真實的潛在性格具體浮現。

《內向者I》也可以在職場上暢所欲言、《實觀者S》也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想像、《規律者J》也可以營造出彈性的生活態度,這就是正向心理學運用在MBTI的解析特色。

👨‍⚕️【科技】,交給腦波;【解析】,回歸心理師的正向心理專業。

心理學人試圖在每一個與眾不同的腦波型態裡,找出對應的優勢性格潛能;並在每一個優勢性格潛能裡,與你一起發掘出屬於你自己的獨特魅力與潛在優勢性格。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