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出來的憂鬱,讓你我跳不出憂鬱症的大腦地圖】
我的憂鬱,有道理。
被囚困在框架裡的憂鬱,嘗試著從馬戲團的牢籠中掙脫,欠缺掙脫的正確技巧,於是,衝擊出許多身體的痛。從失敗裡學會無助,像是越拖越長的麻繩,把心理繞得幾乎窒息......。
😞憂鬱說:「身體變成植物,或許能躲避身體的痛。」
🙂不憂鬱說:「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身體不動,彷彿就省力了。」
😔憂鬱又說:「心理化成礦物,也許一切都不會有感覺了......。」
🙂不憂鬱說:「這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心理不動了,也許能夠假裝一切都安全了。」
其實,憂鬱有其維持生存的演化意義,當一個沒有食物過冬、人際關係又欠佳的洞穴人,寡言不動、維持體力,似乎是能夠讓他成功渡過寒冬的一個良方。把洞穴人放到2020的社會,那就成了憂鬱症患者。
憂鬱,會痛。
😔憂鬱說:「沒有人可以了解憂的苦、鬱的痛。」
😉不憂鬱說:「就連我也時常憂得慌、鬱得悶呢。慌與悶只是一種暫時的感受,而苦與痛,或許是負向思維持續演繹出來的結果?」
😔憂鬱又說:「可是,憂鬱,痛苦得很真實......。」
心理的憂鬱,確實會造成生理的疼痛,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酸痛、骨頭關節酸痛、頭痛、背痛、胸痛、頭暈...等等一系列的身體疼痛。
憂鬱症的大腦地圖。
😞憂鬱說:「你沒聽說過嗎?憂鬱症是一種生理的疾患,不能怪我們的。」
😗不憂鬱說:「難道你有聽聞某人一出生就罹患憂鬱症嗎?從憂鬱到憂鬱症,是一段漸進式的路程,換言之,在憂鬱症以前,憂鬱,是可以喊停的。」
😊不憂鬱又說:「如果把憂鬱停留在感受,會不會暫時得憂鬱憂鬱就好;如果在憂鬱的感受上,加上不合理的思維,那恐怕連我都得降伏在憂鬱症的神主牌裡了。」
😢憂鬱說:「別只會講幹話。」
🥵不憂鬱說:「甘,不跟你說了......。」
於是,憂鬱再度感受到被人際排擠的寂寞。😢😢😢
憂鬱症,確實有大腦生理上的印記,過度運作的邊緣系統、缺乏功能的前額葉......,但是,在憂鬱症之前,有種自由叫做【選擇】。在憂鬱症的大腦地圖形成以前,改變負面思維的路徑、重新演繹破裂的創傷經驗,或許可以成功阻斷憂鬱症大腦的神經迴路。
憂鬱症的朋友們,長久以來你們辛苦了,該是找個方式,重新好好疼惜自己的時候了。
如果,持續負向思維的演繹,是強化憂鬱症大腦地圖的最佳助手,那麼,偶而【選擇】暫停負向思維的大腦迴路,是不是也是自我疼惜的一個方式。
憂鬱的時候,憂鬱憂鬱就好,從來就沒有人可以不憂鬱的。當憂鬱的情緒浪頭一過,期待情緒的拮抗作用,會慢慢把情緒帶向平靜......。
(文:心理學人 / 圖:Pexels)
更多文章,請瀏覽心理學人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in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