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催眠與舒壓類別文章》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77335600_833189327115514_2434914065017995264_n  

大腦放鬆的通關密語:【OM...OM...OM】的吟唱

 

 

大腦放鬆的通關密語:【OM...OM...OM】的吟唱
           
                          
OM...OM...OM...,一陣陣低沈而渾厚的樂音,從宇宙的核心逐漸往外擴散,震幅劃過層層的屏障,與周遭的物質起了交互作用,幻化出一個更多面貌的世界。
                                  
當初創生萬物的樂音依然存在,只不過被時下的聲、光與電波掩蓋了原有的能量,現在,你可以隨時吟唱這道最原始的大腦放鬆密碼,立馬找回生命裡最真實的能量......。
                                                                                                    
一、【OM】的吟唱冥想
                                                                           
OM(中文:唵)是一個經常在佛經和印度教經典裡出現的種子字,並有其特殊的意義。一般印度教徒都會在門口飾上這個字,以保家宅平安。 根據吠陀經的傳統,「唵」這個音節在印度教裡非常神聖,它認為「唵」是宇宙中所出現的第一個音,也是嬰兒出生後所發出的第一個音。佛教受印度教影響,也認為這是一個聖潔音節,不少密宗咒語都以「唵」字作開首。(維基百科)
                                             
瑜伽是哲學的神聖科學,具有普遍的,非宗派的和永恆的吸引力。冥想,是瑜伽的一種修練技巧,許多瑜珈的修行者往往透過OM的吟唱冥想,來撫慰內心的煩躁、調節不安的情緒。                             

 

Gurjar等人在2008年證實了OM的吟唱減少了人類心靈的壓力,給壓力的心靈帶來平靜與安寧。Kalyani等人在2011年透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儀器,證實了OM吟唱冥想期間,大腦邊緣系統的活性顯著降低,這意味著吟唱OM,確實會降低原始情緒的蔓延。Das等人在2012年透過膚電反應的儀器,證實了OM的吟唱會讓身體產生放鬆的狀態。

                                              

二、這一次,輪到【腦波儀】登場                                          

【腦波】(brainwave)是指人腦內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所產生的電氣性擺動。因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故稱之為腦波。用一句話來說明腦波的話,或許可以說它是由腦細胞所產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人類每一秒,不論在做什麼,甚至睡覺時,大腦都會不時產生像「電流脈衝」一樣的「腦波」。腦波依頻率可分為五大類:β波(顯意識 14-30HZ)、α波(橋樑意識 8-14HZ)、θ波(潛意識 4-8Hz)及δ波(無意識 4Hz以下)和γ波(專注於某件事 30HZ 以上)等。這些意識的組合,形成了一個人的內外在的行為、情緒及學習上的表現。(維基百科)
                                          


印度學者Bhavna等人這一次以腦波儀做為研究的工具,他們找來了23位沒有冥想經驗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為21歲,讓他們在實驗的過程裡進行30分鐘的OM吟唱,並以腦波儀記錄受試者的腦波變化。實驗的結果顯示,對於沒有冥想經驗的人們來說,光是30分鐘的OM吟唱,就可以大幅度的增進腦波中θ波的比率。                                                  

【θ波】屬於潛意識層面的腦波,當人們深度放鬆、深度睡眠得時候,θ波會比較顯著,而θ波也是創造力與靈感的來源。一般而言,清醒的大腦在同一時間裡,會呈現各種不同的腦波型態,例如焦慮的時候,會有較高比率的β波,放鬆的時候,會呈現較高比率的α波,而θ波則較常出現在極度放鬆與高度冥想的時刻裡。  


                                                                                                   
三、大腦放鬆的通關密語:OM...OM...OM的吟唱
 
                                                                          
當我們的天空中充斥著4G、5G的電波訊號,當我們的空氣裡塞滿了高頻、低頻的噪音,我們,只是一群遠離放鬆與平靜的現代人。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以不干擾到其他人原則,靜靜的從內心裡吟唱出OM...OM...OM的樂音,讓OM的樂音穿透時光的隧道,回到宇宙最初的核心,回到生命最原始的平靜與慰藉。(文:心理學人)
                                                                    
參考資料:Bhavna P. Harne等人,2018,EG Spectral Analysis on OM Mantra Meditation: A Pilot Study,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 Biofeedback. Jun2018, Vol. 43 Issue 2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695101_731060120661769_7600540866221965312_n  

 

一、身為一個人,你始終避免不了的【疼痛】

《疼痛的主觀性》:

法國的哲學家笛卡兒曾說過:疼痛如鐘塔上的鐘響,是一種鐘聲,是一種感覺,你聽到了,你感覺了。美國UCSF的疼痛研究專家Basbaum說:「疼痛的定義無他,病人說痛就是痛」。

《疼痛的情緒性》:

國際疼痛學會對「痛」的定義為「身體細胞因為某些確定及未確定組織破壞,引起知覺或情緒上的不愉快感覺,謂之疼痛」,由此觀之,疼痛與情緒上是息息相關的。

《疼痛的生理性》:

現代神經解剖學也已經確認,疼痛由週邊神經受刺激後傳導至脊髓,再往上傳至視丘,而後再至腦知覺區,造成手去碰到熱水會痛的感覺。另一條神經傳導路線則由大腦系統傳至腦幹再轉至脊髓,爾後再上傳,也就是你看了火燒到小孩,小孩嚎哭,你看到了(由視覺),你聽到了(由聽覺),你也會起惻隱之心而覺得「心痛」,此為心情上變化所產生的痛。 (洪純隆,2007)

2000年美國曾做一個統計,美國一年大小手術約2千3百萬人次,其中僅四分之一的病人其病痛獲得痊癒,有二分之一的病人其疾患轉為慢性痛,而喪失了約5千萬的工作天,導致5千萬美金的損失,因此疼痛所衍生的醫療、健康、家庭、保險、教育、經濟、社會等等問題甚巨,如何去面對疼痛、解決疼痛,就變成醫療以及人生的一大課題。


二、【正念靜坐冥想】 可以解痛嗎?

在一般大眾媒體中,靜坐冥想這個概念帶有各式各樣的意涵。在這裡,我們把靜坐冥想定義為一種教化正向人格特質的心靈修養活動,例如,比較穩定且清晰的心境、平衡的情緒、帶著關懷的「正念」(mindfulness)或甚至是愛與慈悲心。在我們刻意培養這些特質之前,它們一直潛存著,靜坐冥想也是去熟悉「寧靜且靈活的存在方式」的一種過程。

原則上,靜坐冥想是一種相對簡單並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的活動,不需要道具或是特殊服裝。一開始,我們先採取一個舒服、不會太緊張也不會太放鬆的姿勢,然後在心理上祈求能夠自我轉化,並祝福其他人能夠遠離痛苦並得到快樂。

就心理學人長期帶領靜坐冥想課程的經驗看來,初學者可以從【呼吸冥想】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一吸一呼的身體過程中,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回最原始的身體活動上,放鬆就開始起動了。【情緒冥想】是在正念冥想的過程中,學習接納當下的情緒,而不對當下的情緒做出認知上的回應與評價。【慈愛冥想】,則是學習在冥想的過程中,散播慈愛的念力,給自己、給他人、甚至給我們討厭的人。

正念冥想可以讓我們放鬆、平穩情緒、提高專注,那疼痛呢?正念冥想是否可以有效控制身體上疼痛?讓英國的科學家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三,英國學者David Burnett等人的研究

David Burnett等人找來了24位沒有身體病痛的參與者,為了公平起見,男女各半,男生的平均年齡為24.58歲,女生的平均年齡為24.25歲。

他們這次的任務是接受「cold pressor task」,就像游泳池裡的三溫暖,實驗者首先被要求把手放入攝氏36-37度的溫水盆2分鐘,再把手放入攝氏0-2度的冰水盆裡,他們被要求儘量拉長在冰水盆的時間。冰水,在這個實驗裡成了造成疼痛的兇手,對於適應的36度溫水的雙手而言,攝氏0度的水,更兇。當然,當參與者忍受不了冰水的襲擊時,隨時可以把手抽離冰水盆。

研究人員把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冥想組與對照組,兩組包含等量的男性與女性。

兩組人馬分別進行兩次的cold pressor task,前測與後測的時間間隔10分鐘,對照組在休息的10分鐘裡,只被要求安靜地坐著。而冥想組的參與者,則被要求跟著正念冥想指導語進行正念冥想,特別的是,負責讀誦指導語的老師,是未曾受過正念冥想訓練的菜鳥老師。

【實驗的結果發現】:

1.就《疼痛焦慮感》而言,冥想組在後測時的自我評斷分數顯著低於前測自我評斷分數,而對照組前後兩測的分數沒有明顯的變化。

2.就《疼痛閾值》而言,冥想組在後測時的自我評斷分數顯著高於前測自我評斷,而對照組前後兩測的分數沒有明顯的變化。

3.就《疼痛耐受時間》而言,冥想組在後測時的自我評斷分數顯著高於前測自我評斷,而對照組前後兩測的分數沒有明顯的變化。


【實驗的白話說明】:

冥想組參與者在前測時,雖然對冰水造成的疼痛感到焦慮,但在10分鐘的正念冥想練習後,竟然大幅度地降低後測時的疼痛焦慮感,儘管,帶領冥想的實驗研究員,只是一位菜鳥老師。

只要10分鐘的正念冥想練習,引起疼痛感的閾值提高了,這象徵需要更冰的冰水,才能引發冥想組參與者疼痛感。
只要10分鐘的正念冥想練習,忍受冰水的時間也增加了,這象徵著他們能以更長的時間,忍耐冰水的疼痛感。


四,藥品名稱:【正念冥想止痛丹】

【用法】:一日數回、多多益善。

【成分】:專注呼吸、接納情緒、散播慈愛。

【適應症】:舒緩疼痛焦慮、降低疼痛感、增長疼痛忍受時間。

【副作用】:生活更放鬆、做事更輕鬆。

【警語】:牢記指導語,疼痛時務必提醒自己服用,否則,只能白白忍受疼痛。


正念冥想止痛丹,不只解你身體的疼,更能解你心理的痛。疼痛嗎?來一顆正念冥想止痛丹吧。(文:心理學人)

 


參考資料

1、David Burnett, Gillian Phillips, Osama A. Tashani*,2017,The Effect of Brie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Cold-Pressor Induced Pain Responses in Healthy Adults,Pain Studies and Treatment, 2017, 5, 11-19

2、洪純隆,2007,疼痛與人生,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

3、Matthueu Ricard、Antoine Lutz、Richard J. Davidson,翻譯/謝伯讓,2014,大腦靜定冥想的科學,科學人雜誌,第154期12月號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0151017_134416_HDR  

一、【心理干預】的力量

情緒壓力會對身體造成諸如頭暈、頭痛、睡眠障礙、血壓升高、心律不整等《急性》的影響;也會對身體與心理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腸胃道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失調、精神疾病等《慢性》的影響。相對的,舒緩了情緒壓力之後,上述急慢性的身體症狀應該也會獲得具體的改善。

一個可能的具體策略,是透過心理的干預策略來舒緩情緒壓力,進而改善身體的症狀。

【干預】是為改變而採取的行動,心理干預有許多不同的應用,最常見的用途是治療精神障礙 ,最常用的是心理治療 。心理干預也可用於促進良好的心理健康 ,以預防精神障礙 。這些干預措施不適合治療病症,但旨在培養健康的情緒,態度和習慣。即使沒有精神疾病,這種干預也可以改善生活質量。(維基百科)

隨著心理學相關知識的普及,更多的心理學者把研究的重心轉移到心理與身體的關係,在身心一元論的思維體系下,放鬆、瑜珈、催眠、寫作、音樂、藝術都成了可以改善身心狀況的【心理干預策略】。

這一次,讓紐西蘭的心理學家來告訴我們,哪一種心理干預策略對【身體傷口癒合的效果】最好。

二、紐西蘭學者Hayley Robinson等人的研究

為了瞭解心理干預與傷口癒合的關係,Robinson等人歸納了19篇以英文發表的論文研究成果,經過綜合分析之後,得出一個結論:【來自於心理上的干預,確實有助於身體傷口的癒合】。

本研究的定義的傷口包括:急性實驗創建的傷口進行了(6項研究),手術患者研究(5項研究),燒傷創面研究(2項研究),骨折傷口研究(2項研究),以及胃潰瘍創傷研究(4項研究)。

本研究定義的心理干預策略包括:放鬆(5項研究)、社會支持(3項研究)、瑜伽(2項研究)、催眠(2項研究)、表達性寫作(2項研究)、分心策略(2項研究)、移情護理(1項研究)、壓力管理(1項研究)、與認知行為治療(1項研究)和安慰劑策略(1項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同時採用社會支持與催眠兩種方式)

至於傷口的評估,則是採用傷口評估清單(WAI)、壓力潰瘍癒合量表(PUSH)或預期傷口癒合時間的專家評級等方式進行。

綜合分析的結果發現:【放鬆】的策略對於傷口癒合的效果最好,【瑜伽】,與【表達性寫作策略】也對傷口癒合啟了顯著的影響。然而、催眠、注意力分散、壓力管理、認知行為療法和安慰劑等策略結果喜憂參半,詳細的傷口癒合效果仍需進行一步的分析與討論。

三、【放鬆】是什麼?

放鬆,是一種很抽象的美好體驗,就像是悠遊在水裡的魚,也像是翱翔在天空的鳥,舒緩、緩和、平靜、悠閒、悠哉、寧靜或是祥和,這些都是放鬆時的感受。

你有過放鬆的感受嗎?甚麼時候你會感到放鬆?上一次放鬆的體驗發生在哪裡?心理學人常聽到的答案,是我在睡覺的時候放鬆。其實,睡眠時的放鬆並非真正的放鬆,因為,在無意識的睡眠過程中,人不會產生舒緩、平靜、悠哉的感受。

放鬆,是一種身體與心理的感受,全身的肌肉細胞感到鬆弛而輕盈,這可稱之為【身體的放鬆】;心理的情緒不受大腦當下的畫面與雜音干擾,這可稱之為【心理的放鬆】。當你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裡,既能體驗到身體肌肉的鬆弛輕盈,又能感受到大腦的內景清明,放鬆,就存在那一刻的當下。

放鬆除了能促進傷口的癒合外,更能降低血壓,穩定人體的心率,進而強化心臟功能。長時間的放鬆,更是可以提昇人體免疫能力,降低疾病風險。增加日常生活裡的放鬆經驗,有助於降低壓力賀爾蒙的分泌,有效提昇人體的抗壓力;此外,放鬆讓大腦更加專注,有助於工作的表現。

四、心理學人的三階段放鬆練習策略

《當人體離開了母體,放鬆,從此就遠離了人體。放鬆,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放鬆,是持續練習後的習慣》。

為了達到身體與心理的放鬆,心理學人建議三階段的放鬆模式,讀者們可以依照自己所處的地方,找個時間好好練習放鬆。當放鬆成了一種習慣感受之後,我們就可以把練習來的放鬆感受,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壓力情境裡。

(ㄧ)漸近式的【肌肉放鬆法】

長期的肌肉放鬆反而讓人無法體驗放鬆的絕妙感受,一緊一鬆,才是真正的放鬆。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就是透過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一緊一鬆的變化來產生緊繃後的放鬆感。

找個安靜的地方,從眼睛開始,進行三到五次的撐眼與閉眼動作,吸氣時撐眼,吐氣時閉眼。接下來是鼻孔的張合、嘴巴的張合、下巴的緊鬆、肩頸、手臂、拳頭、腹部、臀部、腿部直到腳指甲。把握吸氣時縮緊肌肉,吐氣時放鬆肌肉的原則,在你身上每一處可以自主控制的地方,進行三到五次的練習。

肩頸,是全身最緊繃的地方,心理學人建議使用聳肩與鬆肩的動作,配合深呼吸進行練習。另外,藉由握拳與鬆拳的動作,也可以在不會引起旁人側目的情況下,短時間達到放鬆的體驗。尤其當下一個輪到你上台報告時,握拳與鬆拳是最有效的放鬆方式。

(二)想像式的【冥想放鬆法】

透過想像的心智練習,一樣可以達到放鬆的效果。喝一口水與想像喝一口水,這兩個動作都會促動相同部位的大腦神經,只是,兩者引發的神經電位有所差異罷了。

放一首輕柔的音樂,最好是單純大自然的流水聲與鳥鳴聲,流水聲讓人回味母親子宮的舒適感,鳥鳴聲讓人回歸原始情境的安全感。

心理學人慣用的冥想技巧,是用指示語把個案引導到森林的情境裡,讓個案透過冥想與想像,讓自己徜徉在毫無拘束的森林,享受寧靜,享受放鬆。

(三)直覺式的【催眠放鬆法】

催眠,是天底下最放鬆的活動,沒有被催眠過的讀者,心理學人強烈建議找個值得信賴的催眠師試試。在催眠師有系統的引導下,語言的指令轉化為身體的動作,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可以達到極為深層的放鬆。

你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自我催眠的相關視頻,現在也有許多APP提供類似的功能,只要找當一個安全又安靜的地方,隨著視頻或語音的指示,好好享受一場催眠的放鬆。

擔心自我催眠後回不到現實世界來嗎?你,想太多了。真的的催眠,會讓你的大腦比當下閱讀文章的大腦清晰一百倍,你隨時可以自主的喊停的。除非,極度放鬆的爽快感綁架了你的大腦,依照情緒抗結的原則,人是不可能永遠放鬆的。

【放鬆】,是促進身體傷口癒合的最佳心理干預策略,放鬆,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是持續練習後的習慣。為了身體與心理的健康,【漸近式的肌肉放鬆】、【想像式的冥想放鬆】甚至【直覺式的催眠放鬆】,都是練習放鬆的好方法。

在您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不妨試試最簡單的握拳放鬆法,慢慢吸氣時握拳......緩緩吐氣時鬆拳......,閉上眼睛回想這篇文章的內容......,這時候,你已經接受我催眠放鬆的暗示了......。如果現在的感覺還不錯,那就繼續放鬆下去吧,前題是你現在處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文:心理學人)(圖:心理學人的催眠課程)

當您的『讚』,出現在【心理學人紛絲專頁】的時候,心理學人知道您喜歡這篇文章;當您透過『分享』,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您其他朋友,心理學人於是知道,這篇好文章可以跟好朋友分享。好的文字,值得您按個『讚』,好的觀點,期待您與好朋友......『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intaiwan/

【也同時歡迎您到 https://medium.com/@s1101s
的網頁 來閱讀心理學人的其他文章唷】

參考資料:Hayley Robinson等人,2017,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wound heal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7), 22, 805–835。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催眠秘笈

 

1123.png

 

 

催眠筆記第一集:【音樂冥想】

進入催眠的首先要務便是學習如何讓自己放鬆。「放鬆」不只是一個狀態,也是一個過程,一種需要我們努力去尋求的過程與體驗。「放」,本來就是一個功課,透過自己的力量放開不需要的包袱、不必要的情緒反應,這是要透過自己努力的過程得來的。「鬆」,可視為放下之後的狀態,一種軟而沉、靜而寂的身心鬆緩狀態。

「身體的放鬆」是一種在肢體沉靜的狀態下,暫時阻斷外在物理環境的刺激,全身肌肉鬆弛、細胞休息的情況。「心理的放鬆」是一種在內在平靜的狀態下,可覺察到內心情緒事件,但情緒卻不會隨之波動的情況。身體與心理合一的放鬆,是一種人生境界的絕妙感受。這種感受最早存在於母體的子宮內,當胎兒出生之後,這樣的舒適敢便隨著年齡的增添而減少,日後得經由不斷地練習,練習回到出生前的子宮內感受,才會重拾起這放鬆的感覺。多加練習放鬆之後,放鬆便可以成為個人日常感知的一部分,當你需要的時間,隨傳隨到。

起初的放鬆練習最好能藉由音樂來協助,隨的放鬆音樂的節奏、音符,想像自己處在一個十分寧靜的情況下,想像自己的身體不斷下沉,全身肌肉持續放鬆。最好能想像自己的身體隨的微風,緩緩飄上空氣中,享受這種輕盈自在的感受,等你享受夠了這等放鬆,再想像身體不斷下沉,彷彿羽毛般隨風搖曳下沉。等你享受完這一整個系列流程,你就算是已經是成就了一次放鬆的體驗,你必須記得這樣的感覺,當你下次想要再度放鬆的時候,憑藉著回憶,往往可以讓你在學習放鬆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催眠筆記第二集:【催眠的敏感度測試】

要順利進入到催眠狀態有兩件事要事前練習,一是放鬆練習,一是專注力練習,如果可能的話,再多加入一個想像力練習,若具有這三種能力就能順利進入到催眠狀態。此外,要成功進入催眠之前,可先測試個案的「催眠敏感度」,除了可知道個案順利進入催眠的可能外,更可以藉由此測試誘導個案進入更深層的催眠狀態。催眠敏感度的方法及操作技巧如下:

一‧【幻想蘋果法】

         1.請個案閉眼幻想一顆蘋果,試著請個案描述蘋果的顏色、味道等特質。

         2.個案把蘋果描述得愈具體,個案的敏感度就愈高。

二‧【 舌尖檸檬法】

         1. 請個案閉眼幻想一片檸檬放在舌頭上,試著請個案描述舌頭的感覺或有無口水分泌。

         2.個案把感覺描述德愈具體,個案的敏感度就愈高。

三‧【身體前後搖晃法】

         1.請個案站立閉眼,隨著音樂與《123的指示》前後搖晃身體。

         2.再次《123的指令》後,搖晃的會更加劇烈。

         3.再次《123的指令》,停止前後搖晃。

         4.再次《123指令》後,身體開始不自主的自由方向搖晃。

         5.最後《123指令》,指示個案雙腳定住不動。

四‧【左手字典右手汽球想像法】

         1.站立雙手平置胸前,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大姆指向上。

         2.請個案想像在其左手手心上捧著一本厚重的字典,左手大拇指上綁著一顆汽球。

         3.《123指令》後提示個案左手不斷隨字典的重量下垂,右手隨汽球的上浮而上揚。

         4.個案左下右上的手部移動愈是明確,該個案的敏感度便愈強。

五‧【雙手磁鐵吸引法】

         1.站立雙手平置胸前,兩手手心相對,要個案保持放鬆。

         2.請個案想像雙手各綁著一相互吸引的磁鐵,《123指令》後雙手開始受到磁性作用的吸引。

         3.若個案的雙手愈發接近,表示個案的催眠敏感度愈高。

六‧【眼皮膠黏法】

         1.個案進入放鬆狀態後,提示個案的雙眼眼皮被膠水黏著,再努力也張不開雙眼。

         2.注意個案的眼皮振動情況,個案愈是努力而張不開眼皮,其敏感度愈高。

七‧【漏數數字法】

         1.個案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後,提示個案數1-5時會遺漏數字4,而數成1235,過程中就算個案知   道有個數字被遺漏了,也無法叫出被漏的數字4。

         2.請個案開始數數。

八‧【撫摸手指不動法】

         1.個案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後,暗示個案當我撫壓你右手大拇指後會讓你的姆指無法動彈。

 

催眠筆記第三集:【高級催眠誘導法】

催眠可視為一「知覺窄化」的過程,當個案的知覺被誘導至只能接受到催眠師的暗示時,催眠就算成功。任何可以操弄知覺窄化的方式,都可以加以運用。就如同讀書時邊聽些輕柔的音樂,反而可使讀者在注意書本或聽音樂的同時,不易被其他內在思慮或外在刺激干擾。

一‧記憶引導法

《引導個案進入放鬆狀態後,提示個案回憶過去的某經驗,回憶的內容愈詳細愈好,對回憶事件的細節愈具體及詳細愈好。重點是透過個案於壓力放鬆下的專注回憶反應,有助於個案進入較深層的催眠》

二‧情境引導法

《任何的地點、任何的雜音、氣味甚至身體的疼痛都可運用於催眠,只要能促發個案的知覺窄化》

◎三一法則◎

提示個案注意當下的三種刺激(如鳥鳴聲、流水聲或自己背部的感覺或某種味道等三個),要求個案輪流隨方向注意刺激源,逐漸窄化為單一知覺(如只注意到流水聲),暗示流水聲彷彿是按摩全身細胞的水精靈,每當你的注意力更集中於流水聲時,你會覺得更加的放鬆。

若處於人聲吵雜的環境中,可提示《出現在你左邊的聲音正輕輕按摩你的左半邊身體,在右邊的聲音正緩緩撫摸你右邊的身體,任何時間只要你聽到左右兩邊的人聲時,會使你的身體更為放鬆》

 

催眠筆記第四集:【指壓按摩催眠法】

老師說這是最舒服的一種催眠法,我也覺得這種口語加上肢體碰觸的提示更可催化個案的放鬆效果。

1. 個案全身平躺放鬆,最好伴隨些輕柔的音樂。

2.提示個案《我用手會在你身上按壓十次,每當加多一次,你的身體會更加放鬆,進入更深層的催眠狀態。》

3.通常個案會記得按壓的次數,催眠師可提示個案更加放鬆、更加進入催眠$狀態。

4.按壓碰觸的部位要謹慎小心,隨時以專業倫理與法律為準則。

 

催眠筆記第五集:【瞬間催眠法】

一‧《心法》忽然使個案感到意外的驚嚇以使之腦部運作暫時停頓,催眠師趁機介入承接的催眠指示。換言之,藉由忽然改變個案的生理狀態,使其生理運作如腦壓、血液方向瞬間改變,出現分心或腦海的頓時空白。而藉由把個案瞬間催眠時的身體姿態,調回個案比較輕鬆的姿勢,個案會更放鬆、更舒服。

二‧《步驟》

1.催眠約定 2.設定信號 3.製造出奇不意的效果 4.介入瞬間催眠狀態 5.承接後續的催眠運作(當我把你的身體姿勢調整後,你會進入更深層的催眠效果。

三‧《方法》

1.瞬間推倒法

2.手臂瞬間下壓法

3.雙手瞬間吸引法

 

催眠筆記第六集:【自我催眠法】

一‧《心法》有了被催眠師催眠的經驗後,接下來就得多多練習自我催眠,除了可以重覆體驗催眠的深層放鬆之外,更可以透過自我對話,強化自我。

二‧《步驟》

1.設定自我催眠指導語。

2.進入催眠狀態。

3.依信號在催眠階段重複自我催眠指導語。

三‧《指導語》的建議

1.具體而簡單的內容

2.合乎理性的願望

3.不要包含任何否定的字眼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UDSTR2X5  

催眠,可以看到前世嗎?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從靈魂不滅的理論觀點看來,當潛意識的訊息透過催眠展現出來的時候,所有記載在靈魂記憶庫的回憶按理都會一一呈現,於是,你可以透過催眠看到前世。在我的執業生涯裡,確實有許多個案描述了催眠後看到前世的種種影像。對我而言,我不會去質疑個案表述的內容,因為對他們而言,所有的畫面與影像都是有意義的。例如,有位長相平凡的女性個案在催眠時描述她的前世是一位埃及的公主,而且在那個故事裡,她總是以她的美貌造成許多男子為她意亂情迷甚至相互打鬥...,最後一位十分俊俏的王子脫穎而出,成功擊敗所有情敵而與個案過著幸福的生活。坦白說,我的理智上告訴我不太可能,但個案在陳述時是多麼地誠懇而肯定,這時候當我順著她的故事逐一地引導她慢慢回到現實的現在時,我發現她的眼神裡充滿一種催眠前的自信心。前世的影像對我來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個案透過一次的催眠之旅,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放鬆之外(因為放鬆是催眠的必要條件),當個案向催眠師無壓力地表述了內在的幻想時,她其實已不知不覺地增進內在自我的信心,這是很重要的。

    這樣一來你,或許會覺得前世催眠好像只是內在幻想的表徵罷了,確實,不然像秘密那類的書籍怎麼會那麼熱賣,甚至默地影響那麼多讀者。但這也指出的催眠的一個重點,你得找到一個對心理學或心理諮商有研究的催眠師,當然最好是有臨床諮商心理師證照的催眠師進行前世催眠,否則得不到催眠的好處,反而被催眠師默默地誤導,內在世界更加混亂。

    催眠真是很有趣,下次在你對人生的未來與過去感到困惑時,不妨找個具有專業背景的催眠師,好好審視一下你心裡面最原始的內在幻影吧。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7  催眠,看起來好像跟睡眠有關,有許多人甚至誤以為催眠就是睡眠,我認為兩者是不同的,至少兩者的詞不同,一個是催眠,一個是睡眠;前者是hypnotism,後者是sleep;前者是意識在休息,而後者是處於意識與潛意識都在休息的階段,當然作夢的時候除外,我們都知道夢是潛意識運作的產物。

 

催眠圖一  在很久很就以前,當姓醫名生的行業還沒有出現以前,人們治病很簡單也很便宜,靠的是人自己身體的力量克服疾病,這時候催眠師出馬負責把人的潛在治病能力引出來,我們給那時候的催眠師一個名稱叫巫醫。巫醫雖然是巫的,但在原始的部落裡發揮的極大的種族延續功能,巫醫之所以還被稱為醫,是因為他們也負責用原始的字體療癒方式解決人們的身體與心理的問題。

 

carl-jung-freud  很久很久以後,大家孰知的佛洛伊德出現了,他開始學習透過催眠的方法來解決病人的精神問題,這位提出潛意識概念的跨時代英雄到現在他的理論還深深地影響現代的精神醫學,除了透過催眠的方式外,他也試圖另用夢與日常的口誤來了解藏在病人內心的潛意識訊息。

 

催眠放鬆  我們可以運用催眠來教導個案放鬆,透過催眠的放鬆是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放鬆,因為放鬆是慛眠的前提,而催眠過程中的放鬆則會讓身體的放鬆延續心理的放鬆,唯有體驗到催眠離的放鬆才是真正的身心超級放鬆。

 

imagesB27HTA9R  現在我嘗試著透過催眠來塑造大腦內一條新的情緒神經迴路,一條進化的情緒運作迴路,試著讓我們的情緒逐漸擺脫原始情緒的枷鎖,試著讓我們的情不再是愈想愈生氣、愈想愈憂鬱的平靜甚至是快樂的神經迴路,並且透這條新的情緒迴路取代原始的情緒反應迴路。在以後的文章裡我會一一說明這個機制,讓更多正處於情緒困擾問題的人得到實質上的協助。

 

images1  現在,不妨閉上雙眼,深深地吸一口氣,或許你也能很快地。進。入。催。眠。狀。態。。。。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