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心轉換技巧:學習面對當下的情緒痛苦   

       

大腦的情緒陷阱

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承擔痛苦的機會,這大多來自於外在事件與內在

預期的落差所造成的負面感受,痛苦,尤其是所有負面感受中最顯著

與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當我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同時,我

們在「認知」上是認同與接受了人生苦多於樂的事實的,但我們的「

情緒」卻始終無法接受與預期落差時所自然而然產生的痛苦「感受」

。為此,我們還會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異於常人的「行為」模式以降

低痛苦的感受。

 

負責情緒運作的大腦往往基於「趨樂避苦」的原則,以快速、扭曲的

方式阻斷了各種表面上痛苦,試圖以各種千奇百怪的手段來抑制自然

而然的痛苦,為了只是降低當下痛苦的感受。有趣的是,當表面上的

痛苦被我們以另一種暫時的好轉情緒取代時,我們好像真的暫時斬斷

了當下痛苦的蔓延,表面看來上大腦好像成功了,但實質上卻把我們

日後情緒的發展給搞混了;短期看來大腦好像得逞了,但長期看來卻

是逐漸在建立一個更扭曲、更不可控制的情緒大腦迴路。

   

錯誤的情緒應對方式

例如,一位個性內向害羞的小男孩,為了打進小四男同學的人際圈,避

免被排擠的情緒壓力與痛苦,自己發展出一套假裝外向的行為模式,對

外都以誇大、虛假而吸引人的言談試圖引起同學的注意,一開始,他成

功了,同學被他的故事吸引而圍繞著他,著實大大降低小男生的人際壓

力與痛苦。內在的完美主義讓他在日後得花更多的注意力在支撐這虛假

的人際向度,久而久之,上課也無法專心了,大腦裡老是估量著下課時

要如何以更聳動的故事來引起同學的注意。偶有一兩次被同學直接而無

情的拆穿杜撰的故事情節,極度的人際窘困感衍生出一股強烈的罪惡感

,他不知道是哪裡做錯了,但罪惡感卻成為日後影響他最大的負面情緒。

   

人際壓力與情緒的痛苦是小男孩一開始應該要去面對的情緒,大腦基

樂避苦的原則,他選擇以不適當與不直接的行為因應方式暫時去減緩

來自於人際排擠的痛苦。不真誠的人際關係是最難以持久的行為樣態,

小男生日後不僅為了不真誠導致更多的人際排擠,一種時時要抑制罪惡

感的莫名焦慮也從此跟隨著他…。

簡報1.jpg

 

身心轉換技巧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應該承受的痛苦時,我們應該適度地去面對

那種痛苦、感受那種痛苦、散化那種痛苦。面對、感受與散化無法避

免的痛苦是可以透過學習的,以下提供一種身心轉換的方式給各位參考。

 

「身心轉換技巧」主要用意是把轉化與再詮釋身體疼痛的概念運用於心理

感受的層次上,換言之,當你可以把身體上的疼痛解釋為只是一種感覺

時,你就可以把心理的痛詮釋為只是一種感受。催眠之所以可以控制疼痛

,就是利用心理學上「心理暗示」的原理,這時候大腦前額葉啟動了高級

認知的功能,成功地把身體痛苦的感覺詮釋為只是一種感覺,讓身體機能

回復到單純感受的最原始狀態。心理上的痛苦同樣也可以透過這種轉化與

再詮釋的原理,讓心理回到單純感受的最原始狀態。當我們的心理遭遇痛

苦襲擊之際,啟動前額葉的功能,不斷告訴自己這只是一種感受,面對這

種不舒服的感受、覺察這種不舒服的感受,直到你的心理不再出現任何痛

苦的感受為止,這時候痛苦的能量即可消退而去。

 

身心轉換的具體練習
 

你可以用你的右手拇指與食指用力擰自己的左手臂,當然你的左手臂會感

到疼痛,這時,在心裡告訴自己「面對」那種痛、「感受」那種痛,這時

手指再多施加點力道,同時把注意力放在被擰壓的手臂上,這時,當你用

更多的注意力關注痛點時,告訴自己這只是一種被擠壓的感覺,有點灼熱

、有點麻痺的感覺罷了,而這不是痛。當你持續練習這個程序的同時,你

已經成功說服自己面對痛苦、感受痛苦;當你可以把手臂上的痛成功地詮

釋為只是一種被擠壓的感覺、一種灼熱而麻痺的感覺時 你已經可以成功

地「散化」掉原本左手臂上的痛苦了。
 

內在情緒的痛苦一如身體上的痛苦,面對它、感受它,過程雖然會痛、會

不舒服,但至少你用直接而正確的方式在經歷人生中必然的不順遂;內在

情緒的痛苦一如大腦裡的電流痕跡,散化過後就會以另一種正確的型態呈

現。我們應該學習去承擔當下應有的痛苦,面對問題而學習以更直接、更

有效的行為因應模式,才能避免日後盤根錯節的情緒所衍生出的更種負面

情緒。

 

(圖片來自於網路)

arrow
arrow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