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輕鬱手記之「是魯蛇還是輕鬱症患者」
在他就讀心理學研究所之後,他更加確定他本身就是ㄧ個輕鬱症患者
,無誤。
憂鬱,黏著在他的生命裡許多年,也呈現在他的生活裡好多年,但是
,他要說的是:他現在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很好。
1988年3月18日 是魯蛇還是輕鬱症患者
他一直覺得自己是魯蛇,尤其是在他深度地觀察其他人的生命綜合表
現之後,他覺得他根本就是魯蛇,他對魯蛇的定義如下。
ㄧ、缺乏積極的動力。
下週就要考試了,他的疑惑不是來自於對指數率的不解,而是訝異於
隔壁的同學怎麼會有動力想要讀書?他的積極力到底是打哪來的?他
自己找遍了全身,為什麼就是找不出讀書的動力?他怎麼那麼厲害?
他自己怎麼覺得什麼都不做,才是他自己生命的常態呢?
二、對失敗有著堅持的預期。
成功,對一個高中生的定義是什麼?是追到女朋友?還是考試前三名
?還是成為父母的驕傲?他發現以上都不是他能做到的。他老是覺得
美少女看不上我,他索性先放棄比較安全。考試前三名根本就是個夢
,於是屢屢在考試前就先行宣布放棄。父母哪有時間來關照我這條魯
蛇?還是讓他們知道這條魯蛇還活著就好了吧。
三、沒有目標與方向
週ㄧ到週六準時上下課,週六下午到週日就到處閒晃,沒有勇氣學習
李同學翹課去哪裡玩玩,也沒有同伴相約週末一起活動。天呀,這根
本就像是一隻被固定的時間表拉起來的木偶,只能隨著被安排好的時
程,一步步地被魯蛇下去。問他的未來,他沒想過,問他的目標,他
好像一直再變。
四、自我放棄是最佳模式。
沒有活力,沒有期待,他只好選擇放棄,至少,放棄是最安全的。
一個高中生可以把生活過成這樣,不是魯蛇,那會是什麼?
直到後來學了心理學之後,他自己對當時很魯蛇的他有了其他的詮釋
。他一直是個輕鬱症的患者,缺乏生命的動力自然在生活裡表現得像
條魯蛇,但本質上並沒有那麼失敗。
在以後的幾年裡,他為了要克服輕鬱帶來的負面感受,他做了很多的
努力,他只想證明:他不是魯蛇,他只是個憂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