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tY8teZ  

2018年,美國的心理學家Stephen,整理了一系列關於過動症的研究論文,綜合分析出過動症的現況、原因、症狀、發展機制與爭議重點,並發表於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心理師以本篇期刊為主軸,結合與過動症患者、家長以及成年過動症患者的諮商經驗,呈現在這一次的講座裡。期待透過與你的分享,找出一個協助過動症孩子的最佳處遇模式。
本場講座探討與分享的主題如下:
~過動症,是一種長期的認知、情緒與行為的障礙,其衍生的困擾甚至可以持續到成年。過動症的主要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大與衝動。而過動症所衍生的困擾包括:學業水平不高、職業表現不佳、人際關係不好、情緒管理不佳等等問題。
~過動症,在美國的診斷率急劇上升,台灣也是如此,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除了過動症的知識逐漸被社會大眾了解、重視之外,國家立法的保障、社會服務的進步與基礎教育的要求等因素,都是目前過動症診斷率增加的原因。然而,過多的診斷難免也會衍生出標籤化、污名化的效應。
~過動症,除了遺傳的因素之外,物理環境與教養環境都是可能的原因。不良的物理環境包括母親產前使用的物質、嬰兒出生的體重過低與生活環境裡的毒素。不良的教養環境包括不和諧的家庭互動以及不良的學校教育環境,這些因素不但無法提升過動兒童的成就動機,反而會激發出他們更多不良的行為。關鍵時刻如果欠缺積極的處遇,進入青春期後,他們更可能出現自我傷害、藥物成癮、暴力傷害等等不良的行為。
~過動症,在訊息處理與認知過程中,具有先天的缺陷。工作記憶,是綜合外界訊息與過去知識的認知處理系統,過動症患者在這方面表現出較多的缺陷。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來綜合處理外界新的訊息與記憶裡的舊知識。
受限於大腦前額葉的功能障礙,導致他們無法主動抑制外界無關的訊息,而這就是過動症患者缺乏注意力的核心困擾。
~過動症,一般而言,患者的男女比例約為2.5:1,女性患者的比例雖然較男性來得低,但在她們成長與求學的過程中,往往遭受到更嚴重的困擾,包括被虐待與嚴重的自我傷害。
~過動症,目前最佳的處遇方式,是以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為主。根據研究指出,結構與規則性的藥物與行為干預治療的組合策略,是提升患者能力與降低不良行為的最佳策略。
如果,您的小孩有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症的相關困擾,這一次,讓心理師以科學的期刊、實務的諮商經驗為基礎,與您一起來討論過動症患者的親子教養議題。
參考文獻:Stephen P. Hinshaw,2018,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Controversy,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and 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Vol. 14:291-31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