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aGlBLw  

 

憤怒,當其他人的防疫措施,無法達到我們自己的標準時,我們自然會感到憤怒......。

 

例如,一個在捷運上沒帶口罩而持續咳嗽的人,自然會引起旁人的害怕,這時候,趕快遠離那個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無法及時離開,對病毒的焦慮情緒,會促使大腦做點事以降低內在的焦慮......。

 

這時候,憤怒的瞪著對方、甚至憤怒的要求對方戴上口罩,也許是在那個環境裡不得不做的事了。

 

憤怒,可以被理解,略帶怒氣的提醒對方,可以被接受,但若是一群旁人對目標對象群體而攻之,驅趕對方、甚至動手打了對方,這,就有點超過了。而這樣的情況,其實每天都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地球上演,從買不到口罩的社區民眾、到誤把台灣人當成中國人而蓄意隔離台人的俄羅斯人、到我們對來自中國地區民眾的非理性對待......。其實,我們原本就不會對藥局的藥師發脾氣、俄羅斯人平時也未必對華人有誤解、我們對待其他華人一向是很客氣的,但這些原有的美好,可能因著這一次我們對於疫情的焦慮而崩解。

 


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過度表現出起因於病毒焦慮的憤怒,別把自己沒有處理好的日常憤怒,透過病毒焦慮的藉口,一股腦的全數宣洩在與疫情有關的人事物上。憤怒的時候,生氣一下、冷靜一下,夠了就好。

 


此外,隨著疫情可能的蔓延,當過度的防疫措施,例如居家隔離等要求,難免會造成了生活的不便、甚至影響到經濟的收入,這時候,我們自然會更加憤怒。這種因為失去部分控制權,夾雜著對新冠病毒的焦慮所引發的憤怒,在未來的日子裡,恐怕會有增無減。

 


 

 

😷😷別讓憤怒,掩飾了內在的焦慮。

在覺察出當下的憤怒情緒,原來是起因於對病毒的焦慮之後,自己的短暫憤怒應該被自己理解、他人一時的憤怒也應該被我們諒解。因為,群體間彼此持續的憤怒,只會帶來社會上更多的誤解、衝突與對立,而這對整體的防疫工作,是完全沒有助益的。

 


憤怒,在這個看似舉目皆兵的日常裡,是一種自然而可以被理解的情緒。這段期間哩,感到憤怒的時候,不彷先冷靜下來,探索內在憤怒的來源,理解與接受自己源自於疫情焦慮的憤怒情緒。

 


當新冠病毒開始蔓延了,憤怒的時候,生氣一下、冷靜一下,夠了就好。(文:心理學人 / 圖:Pexels)

arrow
arrow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