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7744751_752419638525817_1817584070373146624_n  

 

【擔心小孩被網路霸凌嗎?先檢視一下自己對小孩使用網路的態度吧!】

當青少年面臨網路霸凌事件之際,父母可以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保護因子,並與青少年一起攜手面對網路的霸凌事件。前提是在事發之前,青少年與父母雙方在上網的議題上有了一致性的共識,並隨時保持開放式的溝通。一旦父母持續以禁止的態度,過度干涉了青少年的上網行為,那當網路霸凌事件發生之際,大多數的青少年是傾向不會告訴父母他們正在面臨的窘境的……。

ㄧ、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一種涉及對信息及通信技術的應用,以支援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惡意的、重複的、敵意的行為,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Bill Belsey)】。

酸民當道,網路霸凌日漸猖獗,根據國發會的調查顯示,國內各年齡層的網路使用者,都有自認被網路霸凌的經驗,其中又以12至14歲的青少年最為嚴重。3.5%的網路族表示,最近一年有在網路上遭受他人言論攻擊的霸凌經驗,而且網路霸凌具有越來越年輕化、嚴重化的趨勢 。從性別的比率來看,4%的男性網路族自承網路言論比現實生活激烈,4.6%男性曾在網路上遭受言論攻擊。

另外,金車基金會於2018年10月1日到30日針對全國中小學生調查,有效樣本共3064份,調查結果顯示,校園霸凌(複選)最常見的形式是「言語攻擊(80.7%)」、「排擠孤立(53.5%)」和「網路傳播(31.2%),其中網路霸凌呈現逐年上生的趨勢,4年來上了了11個百分點。

如果家裡的小孩,有一天也不幸淪為網路的被霸凌者,身為父母的你應該怎麼辦呢?是事前嚴格的上網監督,還是事後的彌補呢?心理學人透過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Mehari等人的相關研究,來解析青少年網路霸凌的預防之道,以及分享父母對於青少年使用網路的個人觀點。

二、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的相關研究

Mehari等人企圖從三個角度(青少年、家長與醫療人員)來探討青少年網路欺凌的問題,研究的參與者是29名青少年,15名父母和13名醫療人員,所有的參與者均來自美國東北部的城市和郊區青年提供服務的兒科保健診所。研究中收集上述三類族群對於網絡欺凌的理解,與他們在網絡欺凌、接觸子女、絡欺凌經驗方面的自陳資料,最後根據訪談結果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的結果表示:父母可以在青少年面對網路霸凌事件之際,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保護因子,前提是在事發之前,青少年與父母彼此在上網的議題上,具有支持關係、並保持開放式的溝通。如果父母持續以禁止的態度,過度干涉青少年的上網,那當網路霸凌事件發生之際,大多數的青少年是傾向不會告訴父母他們正在面臨的窘境。

當青少年被網路霸凌時,他們大多數還是希望包含父母在內的其他人可以進行干預或協助的。例如,有一位青少年說:我希望父母能夠以開放和非對抗的態度,透過積極的對話來之支持我,如果父母可以參與,這將是一個很好的一步。

世代間的差距,也會讓青少年覺得父母的網路觀念、網路技術過於保守與落後,而降低了他們向父母求救的意願。另外,不想與父母陳述自身的受創經驗,與擔心告訴父母後,可能會引發更多的問題,都是造成青少年不願進一步尋求父母協助的原因。例如,一為青少年說:我會很尷尬,我擔心父母會介入我手機或電腦裡所有的應用程式。

三、面對青少年的網路霸凌,心理學人給父母的建議

隨著時代的趨勢與青少年社交的多元性,單方面禁止或過度限制小孩的網路使用,往往會造成青少年更多的抗拒,如果父母與青少年在網路使用的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那就很難期待遭受網路霸凌的青少年,會以主動尋求父母協助的策略,來試圖解決自己網路霸凌的問題。面對無法改變的網路趨勢,心理學人認為,父母應該以不同思維模式,來因應家中小孩的上網行為。

(一)以正向的態度,面對網路使用的趨勢

不可諱言,網際網路是當今一個很方便與快速的學習管道,以往到處拜師學藝的學習模式,如今彈指之間就可達成。在網際網路上,我有許多教導我寫文章的老師,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段視頻,經過幾個月的上網學習後,我開始嘗試寫文章。為了得到更多人的回饋與指教,我開了一個心理學人的粉專,在首月的一篇文章,就被關鍵評論網引用了。

手機裡的小遊戲是一種快速的舒壓途徑,尤其當陷入情緒的低潮、或思維的中斷之際,滑一下輕鬆的小遊戲,至少可以暫時轉換情緒與思維的瓶頸。

人際關係是青少年的第二生命,無遠弗屆的網路已經重新界定了以往的人際交往模式,這對青少年而言,是生活的必然、也是人際的重心;但對於父母而言,卻可能是焦慮的根源、也可能是造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重視網際網路對於青少年的重要性,並給予他們適當的網路交友空間,嘗試以更包容的心態面對青少年的人際新空間。父母可以多一點關心與陪伴,但不要出現太多的禁止與限制。

以正向的心態接受網路的趨勢,嘗試與小孩在上網的議題上取得一致性的共識,這是這一代的父母,尤其是60到70年代的父母,應該嘗試去接受與學習的議題。

(二)建立尊重、信任為前提的上網共識

【教養小孩,尊重的力量大於約束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大於監督的力量】

既然父母與小孩都身處在一個無法避免的網路時代,學習,就成了雙方面都應該共同前進的方向。青少年應該學習如何正確與安全的使用網路,而父母應該學習如何信任與尊重青少年。親子雙方共同約定合理的上網時間,這是尊重,父母尊重小孩的上網權利、小孩也應該尊重父母管教的權利,至少是網路付費者的支配權利。

女兒有一次在房間裡上網滑手機,我一回家不分青紅皂白地碎唸了她:【不要一直玩手機……】。想不到一句隨口的話,竟然引發她的憤怒。她憤怒的原因不是滑手機被我碎唸了那幾句,而是她覺得我不信任她,她陳述她是在讀書的休息時間才滑的手機,並堅持她沒有一直在滑機……。現在每當我發現她有過度使用手機的情形時,我只會很誠懇的說:【我相信妳會做好時間管理的】。這樣說,一來管住了我的情緒,再者也保住的她的尊嚴。

父母一開始應該信任小孩,相信他們會做好時間管理,並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小孩上網的日常。否則,一旦小孩在網路上遇到挫折、霸凌事件,身為父母的我們哪裡會是他們信任的對象?既然小孩連父母都無法信任,那父母哪會有機會協助小孩處理網路霸凌的危機事件呢?

(三)留意小孩上網時的情緒與行為變化,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

如果家裡的青少年忽然出現網路行為的改變,例如,上網時出現緊張與焦慮的情緒、開始封鎖朋友的訊息、甚至主動關閉社交軟體等行為,這可能是網路霸凌的開始。未適時介入處理的網路霸凌事件是很難自動平息的,因為,在網路的世界裡,情緒,是可以不負直接責任的,情緒的傳染,更會像是得了瘟疫般的失控。

青少年在面臨網路霸凌時,往往是不知所措的,這時候,父母及時的介入與協助是必要的處遇措施,切勿讓小孩獨自承受網路霸凌之苦。一般而言,可先與網路霸凌者進行溝通、示警,再則收集相關證據,最後,封鎖對方或提出申訴,都是可以選擇的手段。

當青少年面臨網路霸凌事件之際,父母可以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保護因子,並與青少年一起攜手面對網路的霸凌事件。前提是在事發之前,青少年與父母雙方在上網的議題上有一致性的共識,並隨時保持開放式的溝通。心理學人給父母的建議是:(一)以正向的態度,面對網路使用的趨勢;(二)建立尊重、信任為前提的上網共識,以及(三)留意小孩上網時的情緒與行為變化,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 (文:心理學人)

當您的『讚』,出現在【心理學人紛絲專頁】的時候,心理學人知道您喜歡這篇文章;當您透過『分享』,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您其他朋友,心理學人於是知道,這篇好文章可以跟好朋友分享。好的文字,值得您按個『讚』,好的觀點,期待您與好朋友......『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intaiwan/

心理學人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intaiwan/

【也同時歡迎您到 https://medium.com/@s1101s
的網頁 來閱讀心理學人的其他文章唷】

參考資料:Mehari, K. R.等人,2018,Cyberbullying prevention: Insight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youths, parents, and paediatricians,Child Care Health Dev. 2018;44:616–62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的頭像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心理學人工作室(竹南頭份)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