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一張白紙,白得讓人憐愛、白得讓人心疼。在小孩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是他們唯一可以信任的天,如此高大、如此堅強,摯愛永恆、始終如一,小孩能在「父母的愛」下成長,無疑是件最幸福的事。在小孩的內心世界裡,父母是他們內在信念的來源,如此牢固、堅信無疑,小孩能在「父母的智」裡長大,也無疑是件最完滿的事了。成功的父母除了得撐起一片足以餵養小孩的天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智慧持續灌溉他們心理的正向信念。因為,小孩錯誤的信念是往往是造成他們一生成長悲劇的基礎。

 

10歲小女孩的悲劇

 

「墨西哥一名10歲女孩日前自殺身亡,女孩生前寫下一封遺書,表示因為自己的存在,讓爸爸拋棄媽媽,「我一生下來,就是媽媽生命中的痛苦」,因此以上吊的方式,送媽媽一份禮物,讓媽媽成為「世界上最開心的女人」。

綜合外媒報導,16日正值當地的三王節(Three Kings Day),也就是人們互贈禮物的節日,該日晚間10時許,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Aguascalientes)的警方接獲通報,指出有名女孩在家上吊自殺,當警方趕到現場時,女孩已經身亡。

警方在女孩衣服裡找到一封遺書,內容寫道,『她一生下來,就成為媽媽生命中的痛苦,因為她父親在她出生後離家出走,媽媽也曾對她說過:多希望不曾生下我,女孩認為:我的存在毀了她的生活,因此在這節日,她想用自殺送媽媽一個禮物,讓媽媽成為世界上最開心、最幸福的女人。」20190112 TVBS NEW

 

 

一位10歲純真的小女孩,白紙般地令人憐愛、令人心疼。單親的媽媽雖然辛苦地獨自撐起了一片養育小女孩的天,但出自或有心、或無意的負向語言果真成了小女孩心理最堅深、最天真的信念,小女孩認為自己在這個家裡不但是多餘的,而且還是造成媽媽不快樂的唯一理由,基於愛媽媽的立場,小女孩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消失了,媽媽就會開心了、幸福了。選擇以結束自己的生命,換來媽媽可能的快樂,這是這位10歲小女孩送給媽媽的「禮物」。

 

雖然警方還在調查事件的起因,但我相信一個十歲的小女孩是不會以「死」來報復養育她的媽媽的,因為,自殺對成人而言可能是慘忍的報復,然而對小女孩而言只是是天真的信念。小女孩最後留下期待的字眼:「希望媽媽在我離開後能保持冷靜,不要工作太累,也希望你會記得我」。

 

父母除了養育小孩,更得協助小孩建構一套正向的信念系統

 

墨西哥小女孩的事件讓我聯想到一件事。我前幾年在桃園工作,白天在大學、晚上跑補習班,日子雖然忙碌,但經濟百分百無虞。然而,隨著二女兒的出生,我得面臨離開既有的環境到另一個陌生環境重啟工作爐灶的選擇。事業與家庭往往是一個男人最難以決定的選項,掙扎了一陣子,也基於當年中心吳主任的鼓勵,我做了一個至今不渝的決定:回歸家庭。

 

新的職場工作內容一樣,但薪水少了一大半,要撐起一片養育小孩的天頓時成了一個挑戰,就在這辛苦的環境下,連我不免都開始在生活裡有些怨言,「想當初要是繼續留在桃園,豈會有如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困境......」。想不到這句順口抱怨的話不只被二女兒聽進去耳朵裡,而且還深深灌入她白紙般的大腦思維系統體裡,她天真地以為是她的出生造成了身為父親的我的困境,她的自責令我萬分心痛。同樣的話聽在一般小孩耳裡可能沒事,但對於某些心思細膩又多愁善感的小孩耳裡,就是件大事。

 

身為父親的我絕對相信我已經善盡了「父母愛」的養育責任,而且還持續地在盡責中,但一向熱愛小孩的我竟然無意間以一句話摧毀了「父母智」的教養任務,我得設法為一句順口抱怨之言,好好彌補二女兒的內心創傷。我的作法是發揮父親的角色,大力擁抱二女兒並給她愛的再保證;發揮心理師的角色,同理地澄清二女兒被一句話誤導的錯誤信念;並且持續擔任父母愛的養育角色,在每每收到安親班、鋼琴班、繪畫班等等的收費袋之際,真心地發出「謝謝妳讓我有為妳付出的機會」......。從此以後,我更加注意在女兒們面前的任何言語,因為,一句從父母口中不經意說出口的話,足以影響小孩一生的發展。

 

墨西哥10歲小女孩的自殺事件或許只是個特例,但身為父母的我們確實得在養育小孩的日常生活裡多加注意我們的言語和行為,否則自以為善盡了「父母愛」責任的我們,在偶而迷失「父母智」的前題下,可能對小孩的信念系統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建構小孩子信念的方式有很多,現代忙碌的家長很難對子女做到有系統地信念養成教育,而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裡又無法提供這方面的教育資源,一個可能的做法是透過繪本書籍的閱讀,來讓小孩學習如何對故事裡的主角做正向的歸因,慢慢地建構孩子心理的正向信念。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傾聽小孩的日常語言,來了解他們對於環境與人際的理解與詮釋,一旦發現有問題的信念,家長應當設法予以糾正、指導與再教育。最重要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不要把日常生活裡的負向情緒以語言甚至行為的形式,投射在小孩子身上,因為,小小孩眼中「父母的愛」如此堅強,摯愛永恆,小小孩耳裡「父母的智」是如此牢固、堅信不移的。

 (文: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新聞來源:https://news.tvbs.com.tw/world/1064557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工蟻是靠幼蟻餵養的?「肉圓辣椒哥」、

「倒翻牛奶姐」應該要學習的養育態度

 

養育後代真辛苦 

 

現代人不想生小孩,因為生活在連自己都無法養活自己的世代裡,多了一張無法被遺棄的口,等於是加深了自身的罪孽。現代人也不想養小孩,以人類的技術,要升級成父母的角色,只要一個不小心就能如願以償,但是,現代人普遍還是無法接受成為養育者的角色與任務。也對,光是估計養育一個小孩的生活費、學費、大學畢業後可能宅在家等費用,預計也需要幾個百萬。我們傾向於把生小孩、養小孩的過程投射在養育者辛苦的角色上,於是,生小孩的痛苦、養小孩的恐懼,自然成了現代人公然違反傳遞後代的正當藉口。 

  

01300543009208143255912262170.jpg

 

幼蟻意想不到的貢獻 

 

我們老是以為螞蟻不辭勞苦地養育幼蟻是牠們的天性,殊不知幼蟻才是讓螞蟻的生命得以延續的理由。螞蟻的腰很細,細到無法把固體食物推送到胃部,這樣的螞蟻應該很快的就會餓死,但是我們腳底下的螞蟻群,每天依然活力十足、到處覓食。 

 

這是為甚麼呢?因為幼蟻們的口水提供了成年螞蟻最佳的營養來源。每當辛苦的螞蟻把固體食物搬回蟻巢之際,幼蟻們一看到食物自然流下口水,在幼蟻進食的同時,成年的螞蟻這時也忙著舔食著幼蟻嘴邊富含蛋白質的口水,於是,幼蟻吃食物、成蟻吞口水,兩者彼此互益,成就了螞蟻生生不息的物種延續。 

 

幼蟻帶給成蟻的,比我們想像的更多,相對的,孩子帶給父母的,也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多。如果我們願意把生育小孩的過程聚焦、或者轉換到一個比較正確的觀點上,親子關係可能會比較融洽一些。 

  

欠債與還債的養育觀點 

 

當養育者把養育的焦點放在「欠債與還債」的原則上,親子關係就開始有了計算,親子雙方於是展開了一輩子「相欠債」的負面循環中。 

 

當父母把小孩視為這輩子來討債的個體時,不平衡的心態開始在內心裡拉鋸,既然小孩是來討債的,當父母自以為盡了還債的義務後,把小孩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當成奴役只是剛好而已,叫他去買肉圓他就得去、叫他加辣椒他沒有加辣就得受罰,最後,打小孩成了唯一能夠平衡怨氣的手段。於是,社會上就出現了「肉圓辣椒哥」,還有好多的「倒翻牛奶姐」、「香腸大蒜哥」、「珍奶七分糖姐」等狠角色日後或許會ㄧㄧ現身呢。 

 

在「肉圓辣椒哥」的家庭教養下,我們只能期待被打的小孩日後可以有一個正常的教養環境,改變他對於家庭養育的觀念與態度,否則難保「肉圓辣椒哥」會再度現身在下一代「相欠債」的家庭角色裡。 

   

互惠與成長的養育觀點 

 

當父母把養育的焦點放在「互惠與成長」的原則上,親子關係就開始有了感謝,雙方於是展開了一系列「歡喜受」的正向循環裡。 

 

身為人父的我除了每天得為小孩的生計努力外,也不得不承認小孩在我生命裡確實給了我的不同的溫暖與感動。第一眼看到剛出生的女兒,那種驚訝夾雜喜悅的情緒,是幾個萬都買不到感動。第一次聽到女兒叫著爸爸,是幾個萬都買不到的身分。第一次牽著女兒的手走路,是幾個萬都買不到的感受。第一次看到女兒在舞台上唱歌、彈琴,是幾個萬都買不到的感動。好多好多的第一次,許多許多的感動豐富的我原有的生命,也激發了我生命的成長。當身為父親的我,嘗試把養育的焦點放在小孩帶給我的感動、溫暖之際,每天為了她們努力工作的辛苦於時幻換成了ㄧ股動力,讓我更加甘願做、「歡喜受」。

 

我寫部落格,我女兒也寫部落格,讓我讚嘆的是她部落格人氣始終比我強得多,我好奇地問她寫的是甚麼內容,但她始終就沒打算告訴我。她說我寫的情緒壓力議題太沉重,沒太多人看是正常的,建議我應該嘗試以大眾容易懂的陳述方式撰寫文章......。之後,我嘗試從網路與書籍上開始學習寫作,雖然已經年紀一大把,對於女兒的建議我倒也是「歡喜受」,因為,我覺得她的建議是有道理的。 

 

我女兒今年國三,她的部落格寫的是有關韓國偶像團體的文章,至於寫的內容,只要她不讓我看,我也不會嘗試去網路搜尋,當然,她向我保證絕對不會出現什麼違法亂紀的內容,我選擇不去懷疑。我深深地相信,彼此尊重、彼此互惠是邁向正向親子關係裡重要的基本元素。 

  

觀念轉變,就會開啟更進化的養育觀點 

 

時代在改變,家庭與社會的結構也跟著在改變,上一代權威式的教養方式造就了我們有些人只能認份地接受,而有些人持續埋怨地報復,我們走過那個時代,但卻無從選擇。 

 

身為一位諮商心理師,在媒體上看到「肉圓辣椒哥」新聞的同時,腦海裡也瞬間浮現許多過去諮商過的被家暴個案,我始終記得他們在描述家暴事件時的憤怒、恐懼與無助,但他們的父母卻依然堅守著錯誤的養育態度。我告訴每一個被家暴的個案,錯的不是你,應該被改變的是家暴者的養育觀念與態度。 

  

面對下一代,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演化,嘗試在養育子女的態度與觀念表現得更加進化。小孩不是父母的資產、債務,他們上天給予父母自我成長的天使,容不得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意或無心的殘害,更何況是最殘忍的暴力對待。從欠債與還債的「相欠債」到互惠與成長的「歡喜受」,這兩者只是觀念上的改變罷了,只要養育者願意選擇改變,被養與者會如同幼蟻ㄧ樣正向回饋養育者的。(文: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每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都會心情沮喪到「放火」

 

瞭解憂鬱症患者的情緒、認知與行為症狀

 

b6471f222fd52197cd4e78c33cc9a89c.jpg

 

 

 

2018年12月24日,鏡週刊上的ㄧ則新聞報導:

 

半夜睡不著覺 媳婦無聊玩火竟燒死公公

 

「23日零晨5時里港警察分局接獲報案,指稱在屏東縣鹽埔

鄉久愛村一處民宅發生火警,經消防人員將火勢撲滅後,

赫然發現火警現場陳姓老翁(26年次)身體焦黑,倒在臥

室床邊,己失去生命跡象,警消調查起火原因,起火點疑

為死者房間旁小客廳內雜物堆,但排除電線走火,疑似有

縱火跡象,展開深入追查……。」

 

根據初步調查,案家成員現年50歲的蘇姓媳婦涉嫌重大,

因為當日凌晨四點多,蘇姓媳婦曾在陳姓老翁房間隔壁的

小客廳裡燒東西,警方懷疑火警應該是蘇姓媳婦所為。蘇

姓媳婦患有重度憂鬱症,領有重大傷病卡,事發當時因睡

不著而使用打火機點燃小客廳垃圾桶裡的物品,垃圾著火

後無法及時撲滅,導致火勢ㄧ發不可收拾。

 

 

一、憂鬱症的「情緒症狀」

 

ㄧ般人對於憂鬱症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患者本身的負面情緒

,認為憂鬱症的人就是生活充滿憂鬱、快樂不起來、老是往

悲觀的死胡同裡鑽,這些確實是憂鬱症患者明顯的情緒表徵

。此外,憂鬱症還有時常被ㄧ般人忽略的認知想法與行為動

作等外顯症狀。

 

 

憂鬱症的「認知症狀」

 

憂鬱症患者是大腦神經異常造成的一種病症,既然是大腦出

了問題,大腦的專注力、思考力、判斷力連帶會出現比較遲

緩的現象,無法有效地專注、欠缺週詳地思考、難以果斷地

決定等現象都會發生的。

 

另外,像是無價值感、過度的罪惡感等想法,更是憂鬱症患

者經常出現的思維模式。患者也會反覆地想到死亡與自殺的

念頭,這是困擾憂鬱症患者最嚴重的狀況了。

 

 

憂鬱症的行為症狀

 

憂鬱症患者大多會伴隨吃不下或吃太多、睡不著或睡太多等

失常行為,對於以往感到興趣的活動也會頓時失去活動的活

力,在無力感的侵襲下,患者通常很容易出現極度疲倦、行

動緩慢等行為表徵。

 

 

憂鬱症者的情緒、認知與行為都應該受到關注

 

憂鬱症患者不只會出現憂鬱與悲觀的情緒,更會伴隨認知思

考功能的下降、失常行為的現象。想要真正了解憂鬱症患者

的生活,我們就得從情緒、認知與行為三個方面著手,在處

理憂鬱症危機事件時,也應該同時考量到這三個要素。上述

新聞裡的蘇姓媳婦本身是個重度憂鬱症患者,引發她用打火

機點燃垃圾桶裡垃圾的動機可能是憂鬱、無聊,而缺乏有效

危機應變的「認知功能失常」恐怕才是造成這場悲劇的主要

原因

 

我們的社會總是過度地強調憂鬱症患者的「憂鬱情緒」層面

,而忽略了患者的「認知思考」與「行為表徵」層向。ㄧ昧

地強調患者的憂鬱、悲觀與負向等情緒,通常只會更加深ㄧ

般大眾對於憂鬱症患者的誤解,其實,憂鬱症患者的認知思

維與行為表徵方式,才是我們社會更應該多加關注的議題

因為,並不是每一個重度憂鬱症的患者,都會半夜睡不著而

起來「放火」的。

 

 

新聞出處:https://tw.news.yahoo.com/%E5%8D%8A%E5%A4%9C%E7%9D%A1%E4%B8%8D%E8%91%97%E8%A6%BA-%E5%AA%B3%E5%A9%A6%E7%84%A1%E8%81%8A%E7%8E%A9%E7%81%AB%E7%AB%9F%E7%87%92%E6%AD%BB%E5%85%AC%E5%85%AC-002213206.html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師的輕鬱手記之「是魯蛇還是輕鬱症患者」

 

在他就讀心理學研究所之後,他更加確定他本身就是ㄧ個輕鬱症患者

,無誤。

憂鬱,黏著在他的生命裡許多年,也呈現在他的生活裡好多年,但是

,他要說的是:他現在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很好。

 

 

1213.png

 

1988年3月18日  是魯蛇還是輕鬱症患者

 

他一直覺得自己是魯蛇,尤其是在他深度地觀察其他人的生命綜合表

現之後,他覺得他根本就是魯蛇,他對魯蛇的定義如下。

 

ㄧ、缺乏積極的動力。

下週就要考試了,他的疑惑不是來自於對指數率的不解,而是訝異於

隔壁的同學怎麼會有動力想要讀書?他的積極力到底是打哪來的?他

自己找遍了全身,為什麼就是找不出讀書的動力?他怎麼那麼厲害?

他自己怎麼覺得什麼都不做,才是他自己生命的常態呢?

 

二、對失敗有著堅持的預期。

成功,對一個高中生的定義是什麼?是追到女朋友?還是考試前三名

?還是成為父母的驕傲?他發現以上都不是他能做到的。他老是覺得

美少女看不上我,他索性先放棄比較安全。考試前三名根本就是個夢

,於是屢屢在考試前就先行宣布放棄。父母哪有時間來關照我這條魯

蛇?還是讓他們知道這條魯蛇還活著就好了吧。

 

三、沒有目標與方向

週ㄧ到週六準時上下課,週六下午到週日就到處閒晃,沒有勇氣學習

李同學翹課去哪裡玩玩,也沒有同伴相約週末一起活動。天呀,這根

本就像是一隻被固定的時間表拉起來的木偶,只能隨著被安排好的時

程,一步步地被魯蛇下去。問他的未來,他沒想過,問他的目標,他

好像一直再變。

 

四、自我放棄是最佳模式。

沒有活力,沒有期待,他只好選擇放棄,至少,放棄是最安全的。

 

一個高中生可以把生活過成這樣,不是魯蛇,那會是什麼?

 

直到後來學了心理學之後,他自己對當時很魯蛇的他有了其他的詮釋

。他一直是個輕鬱症的患者,缺乏生命的動力自然在生活裡表現得像

條魯蛇,但本質上並沒有那麼失敗。

 

在以後的幾年裡,他為了要克服輕鬱帶來的負面感受,他做了很多的

努力,他只想證明:他不是魯蛇,他只是個憂鬱青年。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師的輕鬱手記之「十秒鐘的愛情」

 

在他就讀心理學研究所之後,他更加確定他本身就是ㄧ個輕鬱症患者

,無誤。

憂鬱,黏著在他的生命裡許多年,也呈現在他的生活裡好多年,但是

,他要說的是:他現在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很好。

 

 

images1QEVMKJA.jpg

 

 

1987年 11月12日  情  十秒鐘的愛情

 

愛情,離他很遠,遠得彷彿只能在幻念的國度裡出現,遠得似乎只

能在前世的舞台上演出,在十七歲的生命裡,他,沒有真實愛情。

 

他把愛情想像作一幅在文化中心展出的畫作,在這幅超級抽象的畫

作裡,他可以適無忌憚地把愛情描寫成一段感人的故事,也可以把

愛情比擬成一齣浪漫的詩歌,這一切都只隨著他的心情而定。

 

他固定在每個不回老家的週末,獨自前往當地的文化中心,或看書

看電影,或看展覽聽表演。好在這些都是免費的,對於他這個離家

背景的高中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假日安排。

 

在這個週末的下午,他按照慣例在文化中心的畫展裡出現,除了看

畫,他還喜歡看人。一幅好畫的定義在於他能幻想置身其中的程度

,如果他可以整個下午都潛入一幅畫裡的每個細節,想像著他身處

其境的情節,那對他而言便是一幅好畫。

 

各式各樣來到會場裡看畫的人無疑是他注目的另一個焦點,與掛在

牆上的畫不同之處,在於人是一幅幅會動的畫。高矮胖瘦,或沉靜

或躁動,或其貌不揚,或美若仙女,只要是能映射到他眼中的,那

就是一幅獨一無二,不再重現的暫時畫作。

 

正當他從一幅愛情的抽象畫作裡起身之際,恰巧一幅奇特的人物畫

定格在他的眼前,是一幅長髮的少女,白皙的皮幅膚展現著她的來

歷,皎美的體態張顯出她的背景,深隧的雙膜敘述著她的故事。對

一個草包的17歲青年男子而言,這根本就是一幅絕妙的美女圖,按

照他對一幅好圖的定義,他理當幻想著潛入這畫作的每個細節,逐

一品嘗,逐一品嘗,無奈,她可是一幅會動的人物畫,儘管他用盡

氣力想讓這幅圖保持靜止,但失敗了,她的身影很快地溜過他的視

線。但在逝去前的那一刻,他領悟到了一見鍾情。

 

當兩顆眼睛死盯住一個物體時,我們可稱之為發呆,但當四支眼睛

兩兩同時死瞧著彼此的時候,他覺得這就是「一見鍾情」了。

他的雙眼停留在她的雙眼裡,彷彿是一對許久不見的老友,彼此訴

說不盡的故事,在這時無聲勝有聲。

她的雙眼逗留在他的雙眼裡,彷彿是一對初次見面的路人,彼此闡

述不盡的仰慕,在這一刻,千言萬語比不上當下的沉默。

他倆彼此注目的「人間時間」約有十秒鐘,但內心裡的「感覺時間」

像是過了好幾個鐘頭,之後他學習了催眠技巧後,才了解人在被催眠

的狀態下,時間與空間都是無感的,後來他才知道原來一見鍾情根本

就是一種彼此的催眠。

 

年輕的少年男是笨拙的,尤其第一次被美少女催眠之後……,當我他

的意識與潛意識轉換之際,美麗的少女已經消失在眼前了。於是,他

年少時期第一次的一見鐘情就獻給了一位無名的少女,雖然短暫但卻

強烈,至此之後,他從未再有如此的境遇與感動了。至於那位少女是

否和他一樣有一見鍾情的感覺,他就不得而知了,但他確定十秒鐘

四目相接對她肯定也是難得的感受吧。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師的輕鬱手記之「單車」

 

在他就讀心理學研究所之後,他更加確定他本身就是ㄧ個輕鬱症患

者,無誤。

憂鬱,黏著在他的生命裡許多年,也呈現在他的生活裡好多年,但

是,他要說的是:他現在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很好。

 

111111.png

 

 

1987年11月3日  陰 單車

 

心情一如往常的低落,在找不出任何外在理由的藉口下,只好又把

心理的低氣壓怪給秋天的涼風了。好幾年都這樣,每當秋天那股又

涼又乾的風面襲來,心情總是熱不起來,尤其是傍晚之際,總得為

自己的存在找些正向的理由。

 

總得想個辦法度過今年的秋天,又是騎上單車吧,這好像是目前最

快速與最便宜的慰藉了。單車,簡單的結構裡卻會生出最奇妙的感

受,單單踩著踏著,鼻子裡空氣的氣味、身體上清涼的微風、眼神

裡過往的景象……,這些就足夠轉移大腦內杏仁核對憂鬱的堅持與

固著了。

 

整個下午都在城市裡的大街小巷裡遊蕩,騎到這座城市的邊緣,滿

地的稻田開闊無比,就看那不懷好意的秋風這回兒正肆虐著稻草,

一波一波地進擊,一片片地倒下。這時是被吹倒的稻麥替他承受了

秋風之苦,稻穗若有知,不曉得它們是否有與他一樣的感受?

 

人的情緒總是奇怪,就在看著秋風掃稻田的風景之際,原本內心滿

懷的愁似乎成功地被轉移了,不知不覺地,內心便不再那麼憂愁了

。後來讀了佛洛伊德的文章之後,他才知道是他把憂鬱投射到稻田

了,嗯,投射這招果真好用,下一次心情再度跌落之際,他要再度

騎到城市邊緣,故計重施地對抗秋風的愁襲。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幹話」退散,學習符合「情緒節奏」的安慰話

 

imagesHLIYDXP2.jpg

 

一、自然的情緒節奏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焉,萬物育焉。」(中庸)

 

情緒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所謂「天命之謂性」,既然是人,

自然就會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抒發情緒也是一種必然的過程

,所謂「率性之謂道」,既然有了情緒,自然就得釋放情緒。

 

那如何釋放自然的情緒呢?中庸指出「中節」的概念,節,

就是「節奏」,中節,就是符合「情緒的節奏」,換言之,

各種自然的情緒應該以其相對應的節奏來釋放,例如,開心

時就要快樂、生氣時就得憤怒、悲慟時就得哀傷等。站在中

庸的角度,如果可以適當地釋放情緒,不會太過、也不會不

夠,那就更符合中庸的理念了。但是,壓抑絕對不是中庸的

情緒釋放方式,更不會是釋放情緒的好辦法。

 

 

二、如何應對別人的情緒

 

任何一種情緒都會在身體裡產生ㄧ股相對應的能量,情緒調

適的目的就在於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把這股能量排初體外,

「中節」的概念就是以符合某情緒的節奏來抒發,所以說「

發而皆中節」。就這個觀點看來,當身旁的人出現負面情緒

時,我們應當肯定與支持對方抒發情緒的需求,因為,這就

是自然的情緒抒發。但肯定與支持應該如何說出口呢?

 

 

(一)自以為可以安慰別人的幹話

 

當你面對一個憂鬱症的病人說:「快樂一點」;

當你面對一個焦慮症的人說:「別想太多」;

當你面對一個悲慟的人說:「不要那麼悲觀」;

當你面對一個恐懼的人說:「沒什麼好怕的」;

當你面對一個快樂的人說:「小心,樂極生悲唷」;

以上通稱之為「幹話」,如果你內心裡只能擠出這一點話,建議您還是別說了吧。

 

 

(二)具備同理心的安慰話

 

面對憂鬱症的人,你應該說:「我同意你的憂鬱是有道理的

,我以前也有類似的感覺……」。

 

面對焦慮症的人,你應該說:「難怪你會這麼焦慮,我以前

也有過這種感覺的……」。

 

面對悲慟的人,你應該說:「哭出來吧,大聲哭出來吧,我陪你……」。

 

面對受驚的人,你應該說:「真的很可怕,我聽了都嚇死了……」。

 

面對開心的人,你應該說:「享受並記得這種快樂的感受唷……」。

 

 

 

(三)符合「情緒節奏」的安慰話

 

面對憂鬱症的人,你應該說:「我同意你的憂鬱是有道理的

,我以前也有類似的感覺,告訴我憂鬱在你身上是什麼感覺……」

你可以把對話的焦點放在對方對自己身體的具體感受描述上

,ㄧ方面可以轉移對方執著於憂鬱的認知迴路,ㄧ方面也有

助於對方覺察與釋放憂鬱的負面身體能量。

 

 

面對焦慮症的人,你應該說:「難怪你會這麼焦慮,告訴我

焦慮在你身上是什麼感覺,我以前也有過這種感覺的……」

與憂鬱的感受一樣,當對方把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身體時,比

較能站時逃離焦慮的思維模式,如果你有時間,跟對方繼續耗

下去吧,但記得短時間內還不要去說服對方,因為,這很難。

 

 

面對悲慟的人,你應該說:「哭出來吧,大聲哭出來吧,把身

體縮起來哭吧,我陪你……」

哭,是最原始、最自然的情緒釋放方式,悲慟的人不哭,我們

就得想辦法讓對方哭,哭得越用力、悲慟情緒就越能被釋放出

來。記得,下ㄧ次別再說不可以哭、要忍住之累的幹話了。為

什麼要把「身體縮起來」呢?因為,這樣對方身體會受到擠壓

而不適,更容易有想哭的衝動,哭完之後邀請對方伸展身體,

對方的悲慟必然降低許多。

 

 

面對受驚的人,你應該說:「真的很可怕,我聽了都嚇死

了,跟我ㄧ起抖動手腳吧……」

有別於其它的情緒,我們可以藉由動作幫助對方釋放出累積

在身體的「受驚」能量。就好像我小時候受到驚嚇的時候,

我的外婆總是會拍拍我的肩膀,口裡重複著「1、234

驚到沒大事」之累的語言,神奇的是那時的我就不再感到恐

懼了。國家地理頻道裡僥倖逃過花豹獵殺的野鹿,在遠離危

機之際,ㄧ定會自然的抖動與逃跑有關的肌肉,目的就在宣

洩受驚時累積在身體內的恐懼能量。要受驚的對方抖動身體

就是這個道理。

 

 

面對開心的人,你應該說:「享受並記得這種快樂的感受唷…

。人生短短幾個秋,偶而得意需盡歡,面對人生裡難得的快

樂,當然當下得好好享受一下。ㄧ般人語憂鬱症患者最大差

異之處,就是ㄧ般人可以把快樂延長,而憂鬱症患者的快樂

只能是稍縱即逝。下次自己或別人開心的時候,別忘了提醒

自己與對方,啟動大腦前額葉,享受當下的快樂,同時延長

快樂的感受唷。(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克服 演講焦慮的三個具體策略  

 

images111.jpg(圖像來源自網路)

 

 

一、演講前的焦慮 

 

「再過10分鐘就要上台報告了,這時的頭腦竟然一片空白,

 

我倒底是怎麼了?明明已經準備一個月了,要上台的時候卻

 

想不起來要講甚麼......」。 

 

 

「我這時候只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且跳得越來越快;感覺

 

到自己的胃在翻攪,而且好像快要吐出來的感覺;感覺到無

 

法吸到氧氣,而且呼吸越來越急促......」。 

 

 

「我發現大家的眼睛ㄧ直在盯著我,我的一舉一動都在眾人

 

的監視下,我越來越無法控制自己的一舉一動了,身體越來

 

越僵硬,行動越來越笨拙......」。 

 

 

上述是我們在上台報告或演講前,時常發生的認知、情緒

 

與行為壓力症狀,這起因於大腦邊緣系統的過度運作。要克

 

服上台的焦慮,只要減緩大腦邊緣系統的運作,同時運用下

 

述策略,強化當下大腦前額葉的功能即可。 

 

 

 

二、克服演講焦慮的三個具體策略 

 

 

(一) 認知策略:

 

演講時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演講主題的內容本身,思考如

 

何正確傳達你所要報告的主題,如何以淺顯異動的語言陳

 

述你的內容,這些認知上的投入,會有效降低演講時焦慮

 

與緊張的心理能量。 

 

演講前的大量練習是增進熟悉度最好的方法,你可以使用

 

手機錄下每一次練習的過程,觀看後逐一改進演說技巧,

 

同時也可以習慣你在大眾前的樣子。 

 

回想我第一次演講經驗,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只能把注意力

 

對準投影片,所幸對於演講的主題還算孰悉,才能安然過關。

 

 

 

(二) 情緒策略: 

 

對於上台報告的主題除了要很孰悉之外,還得  強化自己

 

對於報告主題的喜愛程度或者假裝自己很喜歡這次的報

 

告主題,這時可以以傳道者的角色去詮釋這場報告、與大

 

眾分享你對於此主題的喜好程度。 

 

情緒的喜好通常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當你把注意力放在

 

情緒的喜好上,認知上的對或錯就不會在這時候打擾你,

 

既然不怕講得對或錯,內心的緊張與焦慮自然就會大大地

 

降低了。 

 

 

 

(三) 行為策略: 

 

本次的演講視為自己的一場秀,這場秀你不只是秀出演

 

講的主題,也是你外表形象、衣著打扮得一場秀場。演講

 

前打自己的頭髮、衣著打理得越講究,你自然在秀場上表

 

現得越出色。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你也可以就由演講練習得影片裡,找出你子己最滿

 

意得表情與動作,多練習自己喜歡得表情或動作,實地演

 

講時才能很自然地表現出最好得一面。(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測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即時生理回饋法

 

imagesW6U3SIKG.jpg(圖片來源自網路)

 

 

一、自律神經功能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是一套設計精良的生命維持系統,這套

系統不需意識的介入,由身體依照內外狀態自行調整運作,

所以稱為自律神經系統。既然自律神經無法透過人的意識干

預,我們就更很難了解與覺察到這套系統的即時運作狀態。

 

在人體的所有器官中,最能直接接反應,也最能即時被測量

的器官就是心跳了。心臟很容易受到內外在刺激的影響,表

現在心跳的變化上,當我們受到外在刺激之際,心跳會忽然

變快,在刺激結束後,心跳數自然會慢慢下降到原本的狀態

,這就是自律神經自然的運作功能。單純就即時心跳數來推

論當下的自律神經狀態是不夠精準的,心率變異數才是一種

比較能夠推論即時自律神經運作的準確數值。

 

 

二、心率變異數

 

「心率變異數」是每一次心跳間變化的平均值,變異數越大

,代表心跳與心跳間的變化越大,換言之,此時的心跳是比

較不穩定的。相反的,當即時的心率變異數越小,代表心跳

與心跳間的變化越小,也就是說,此時的心跳是比較穩定的。

 

舉個例子來說,當A與B兩個人都從台北開高速公路到新竹,

如果兩人的平均時速是100,那算是符合速度法規的。但從

台北到新竹的路上,A的速度變異區間可能是從12080的時

速,B的速度變異的區間可能從是10595的時速。表面上A

B兩人的平均速度都為100,但你很快就可以推論這兩人在

高速公路上誰的運氣比較好?誰的情緒比較穩定?就AB

例子而言,B在開車時的情緒是相對穩定的。

 

1451708750-858990625.png

 

 

三、「心率變異數分析儀」

 

前年我開始使用體積小、方便攜帶的新產品,這台儀器可偵

測即時心律、自律神經總體活性、交感神經活性、副交感神

經活性等即時的生理理數據。 圖片裡儀器左上方SD的數值

代表自律神經系統的種體活性,一般的數值介於2565之間

最好,左下方太極圖的大小正是反應總體活性的大小。太極

圖中的白色部分代表交感神經的比例,黑色部分代表副交感

神經的活性大小,一般而言,太極圖裡的黑白比率各占一半

最好,那正代表自律神經系統的交感與副交感的比率一致。

 

此機器的優點在於攜帶方便,而且精確度很高,在短短無分

鐘內即可測量出個人的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的運作習慣,而且

隨著當下的情緒狀態的高低起伏,螢幕上的心電圖與太極圖

裡的影像都可以馬上反應出來。例如,當個案的副交感神經

成分偏多時,只要讓個案談及令其生氣的事件時,此時的交

感神經便會立馬升高,反應在太極圖裡的白色部分會變多。

相對的,當一個人的將感神經成分偏高時,只要介入放鬆練

習,太極圖裡的黑色部分便會變多,這就代表著副交感的神

經已經啟動。

 

 

四、即時分析儀數據的意義

 

 

() TP(total power),心臟的總功率,代表心跳的振幅

 

    大小。

 

 

() LF(low frequency),低頻功率,是0.0400.150Hz

 

生理電波訊號,代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同時調控的指標

 

或交感神經活性數據指標。ㄧ般而言,20至40歲的男性LF

 

的平均值為156,同年齡的女性LF平均值為137;40歲到60

 

歲的男性LF的平均值為143,同年齡的女性LF平均值為106;

 

60歲以上的男女,LF的平均值為67。

 

 

 

 

()NL(normalized LF),指正規化低頻功率比值,是低

 

頻功率的百分比,代表交感神經在整體自律神經活化

 

的比值。ㄧ般而言,20至40歲的男性NL為68%,同年齡的

 

女性NL為55%;40歲到60歲的男性NL為63%,同年齡的女性

 

NL為64%;60歲以上的男女,NL分別為57%與52%。

 

 

 

() HF(high frequency),指高頻功率,是0.015

 

0.400Hz的生理電波訊號,代表副交感神經放點時的電波,

 

也是副交感神經活性的數據指標。ㄧ般而言,20至40

 

歲的男性HF的平均值為70,同年齡的女性HF平均值為110;

 

40歲到60歲的男性HF的平均值為86,同年齡的女性HF平均值

 

為64;60歲以上的男女,HF的平均值分別為49與60。

 

 

 

自律神經的功能隨著年紀會逐漸下降,各項分析數據也會

 

不同的年齡參照標準,透過自律神經常模分數的對照,

 

即可在很短的時間裡得知自己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

 

以上數據參照楊維邦博士之LF/HF數值分析表。

 

 

 

五、自律神經失調與「即時生理回饋法」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是一套設計精良的生命維持系統,這套

系統不需意識的介入,由身體依照內外狀態自行調整運作,

所以稱為自律神經系統。但麻煩的是自律神經系統運作之際

,我們會有不同的身體與心理感受,或興奮,或痛苦,或平

靜,或不安的各種感受會引起身體的不舒服,在意識層次介

入之後,往往引發更麻煩的情緒感受,這些身體與心理的不

良感受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

 

 

 

為了更加確認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情形,「心率變異數分析

儀」是最快速、最直接、最精準的科技工具。透過儀器上太

極圖型的即時變化,我們就可以得知自己自律神經系統的運

作狀況,以及了解自己自律神經失調的大致類型。

 

 

當準確地了解自己自律神經功能狀態後,我們就可以提出自

律神經失調的改善方案,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不如先給自

己一個檢測與改善方案的機會,改變生活作息、學習舒壓技

巧、培養運動習慣等非藥物治療才是自律神經失調治本之道。

(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了壓力,自然會有「疾病」

 

 

一、急性壓力與慢性壓力

 

當我們面臨急性壓力之際,在身體擔任特種部隊的腎上腺

髓質素會負責啟動抗壓戰鬥,好讓人體脫離急性壓力的危

機。但是,當壓力事件過去,身心如果還依然持續承受壓

力之時,這時就得由身體的後勤部隊腎上腺皮質素來接續

作戰了,這部分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有提過,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參考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因應壓力有一套,打一場成功

的抗壓戰爭。本文的重點在討論慢性壓力與各種疾病的關係。

 

二、再談「腎上腺皮質素」

 

腎上腺皮質素又可稱為皮質醇壓力賀爾蒙,它的正向作

在調節身體各部位可以用來抗壓的能量,例如使心跳加

速、呼吸加速、血壓升高等作用,好讓人體可以應付慢性

而持續的壓力。

 

腎上腺皮質素,就是一種類似膽固醇的化學物質,我們很

孰悉類固醇之類的藥物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副作用,而人

體內自產的皮質醇也一樣會對人體產生許多不良的負向作

。慢性壓力若無法及時終止,腎上腺皮質醇就會持續分

泌,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就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產生。

 

 

 

三、慢性壓力導致的疾病

 

(一) 糖尿病

長期壓力下,身體必須要有足夠的葡萄糖來提供能量,而

這些過多的葡萄糖自然導致血液裡的血糖變高,初期會造

成肥胖,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糖尿病了。

 

(二) 向心型肥胖

向心型肥胖就是身體的脂肪從人體的四肢往臉部、腹部與

背部集中的一種肥胖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是一

種身體自然的防衛機制,當人體啟動戰或逃的機制對抗壓

力之際,為了讓動作更快速、更敏捷,手腳四肢的脂肪自

然得加速分解,而多餘的脂肪就只好往與戰鬥或逃難的無

關部位,臉部與腹部集中了。

 

(三) 免疫反應降低

人體在壓力情境下啟動戰或逃的反應,這時身體為了有效運

用身體能量資源,於是自動先關掉與戰或逃無關的免疫系統

功能,如此長期下來,自然造成人體免疫功能低落的現象。

 

(四) 胃潰瘍

壓力情境導致免疫系統的失常,其中包含身體的好菌對幽門

桿菌的擊破能力,幽門桿菌引起的胃潰瘍、胃痛,總是在高

度壓力時期更加嚴重。

 

此外,當我們的胃裡出現一些小損傷、小傷口的時候,前列

腺素會負責修補胃裡的小傷口。但當腎上腺皮質素過多的時

候,就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最後使得胃裡的小潰瘍無法

得到修復,胃潰瘍愈發嚴重。

 

(五) 拉肚子

壓力持續啟動交感神經系統,加速了大腸運作機制,當消化

物快速通過大腸,水分得不到充分的吸收,這時充滿水分的

消化物排出體外,造成下痢。這也說明了人在面臨考試、比

賽、上台演講等壓力事件時,總是容易會有拉肚子的現象。

 

(六) 便祕

相對於拉肚子的原因,當壓力啟動交感神經系統時,這時小

腸的運作機制反而受到抑制。在人體面臨急性壓力的情況下

,與戰或逃無關的小腸消化功能,自然相對地受到抑制,消

化功能變慢,排便次數減少,便祕自然形成。

 

(七) 身體水腫

面臨急性壓力的時候,腎上腺皮質素會抑制腎臟的功能,停

止體內尿液的產生,這時體內過多的水分自然隨著循環系統

進入到各個地方,造成身體局部的水腫現象。

 

 

慢性而長期的壓力對身體不只造成了上述的疾病,其他像是

偏頭痛、肩頸痠痛等文明症狀,也是因為壓力導致的血液循

環不良所造成的現象。面對長期又難以避免的壓力,現代人

可得好好學習一套適合自己的解壓技巧,以免日後被疾病擊敗。

(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怕被抹色,韓國瑜的自我定位

 

111.jpg

 

游走在「黑道」與「市長」之間的韓國瑜

 

韓國瑜一開始給自己的定位是從「黑道」到「市長」極端的

角色。換言之,韓國瑜日後的任何角色,只要不超出黑道與

市長之間的範圍,他大可以不受特定角色期待的約束,在這

場競選比賽裡大展身手。在習慣抹黑的台灣選舉文化,韓國

瑜彈性的自我角色定位可以讓對手的抹黑策略徒勞無功,畢

竟,有什麼角色比黑道更黑,有什麼角色比市長更白。

 

 

自我複雜度創造更自由的角色空間

 

心理學家Linville曾說過,一個人的角色越多元,且彼此角

色的重疊性越小,心裡就越健康。打個比方,職員小吳早上

在工作時挨了老闆一頓罵,整天心理又是受挫,又是憂鬱。

下班後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擔任社區的服務志工,這時,志

工的角色就可以轉移他在職場上被挨罵的職員角色。換言之

,職員與志工的角色可以相互彌補彼此的在自我定位與心理

適應上的不足。

 

韓國瑜大可以在黑道角色與市長角色之間來回擺盪、穿梭自

如,從黑道到市長,中間可是有很多角色可以隨意扮演的。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自我定位使得韓國瑜不僅不會被單一角

色形象限制,而多元的角色更是可以獲得社會上更多元的支持。

 

 

擺蕩在「奸雄」與「能臣」之間的曹操

 

一代成功政治家曹操在年輕時期,得到了許劭的評語,「君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從此,曹操的一生就在「奸雄

」與「能臣」兩個極端的角色之間擺盪,如此彈性的自我定

位,使得他的才華與才能能在三國的亂世裡大展身手。此外

,曹操也從來不會因自我形象的糢糊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更

不會在乎其他人對他形象的污誨,因為,他打內心裡早已接

納自己時而「奸雄」,時而「能臣」的自我定位,無論別人

怎麼罵,他始終能自我肯定,自我接納,最後成就了三國時

代裡的霸業。

 

222.jpg

 

未來政壇上一顆閃亮的明星

 

韓國瑜之所以在能民調上領先民進黨的候選人,其中一個很

重要的原因,在於他以不同於天龍國般的政治人物,穿梭在

南部市場的大街小巷,熱情又本土的形象,一下子吸引到高

雄人注目的眼神,沉穩又幽默的言談,一下子讓想以言語攻

擊他的人啞口無言。

 

就算這次韓國瑜挑戰高雄市長之路失敗,我們大概也很難忘

記這個人。這位穿梭在黑道與市長之間的角色,無拘無束,

毫無畏懼地在他的舞台上展現自己。沒有人會因為他的過去

形象問題來指責他,反到是有更多的人接納了他的鄉土氣,

因為,這比傳統的黑道大哥還可愛。沒有人會因為形象一致

的問題責難他,反到是有更多的人欣賞他的政治魄力,因為

,這比標榜清廉但卻貪污的政客更真誠,因為,這比標榜謙

卑但卻把對手往死裡逼的政客更謙虛。

 

日後韓國瑜若能堅持自己,始終如一,那他日後將會是政壇上

的一顆明星,至少,在死寂的國民黨星空下,有誰會比他更亮。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拒情緒,自律神經自然會失調 

 

恐懼.jpg(圖片來源自網路)

 

恐懼時,逃避恐懼的感受

 

恐懼是維持生存的必要情緒,恐懼的當下雖然會引發強烈的身體感

受與負面的情緒經驗,但隨著時間與恐懼事件遠離時,身體與情緒

的感受會隨之消失,身心又回到平時的正常機制。 

 

大腦的杏仁核盡責地監視日常周遭的環境,當察覺到有危險的刺激

時,杏仁核就會做出最快的反應,觸發腎上腺素佈陣在身體的重要

器官上,於是們的心跳加快了、呼吸急促了,注意力也提高了,肌

肉也緊繃了起來,這些自然都是的反應。然而,這些自然的反應造

成了短暫身體上的不適感,當然也喚起的負面的情緒。

 

聰明的大腦皮質為了快速降低恐懼所導致的負面情緒,於是自以為

聰明地壓抑了原本自然會好的身心不適感。ㄧ旦大腦皮質成功地抑

制了恐懼的負面情緒,人體中因應恐懼的自然情緒節奏就被破壞了

原本應該啟動的恐懼情緒反應被迫終止,身體應付恐懼的相關器

官變得無所是從,自律神經原本自律的功能於是混亂了,長期下來

就造成了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當我們該恐懼的時候,逃避了恐懼的感受,最後就會導致退縮與焦慮的長期負面情緒。

 

憤怒.jpg(圖片來源自網路)

 

憤怒時,隱藏憤怒的出口

 

憤怒屬於邊緣系統原始大腦的管轄範圍,當動物醫受到刺激之後,

邊緣系統的杏仁核立馬被神經激素啟動,透過神經元的連結傳達至

下視丘後,除了啟動一系列原始反應例如戰鬥或逃跑之外,臉部、

眼神、四肢肌肉也立馬呈現扭曲變形的憤怒反應,這反應的目的是

為了拒敵或維持自己的權益。然而,這些自然的反應也會造成了短

暫身體上的不適感,當然也喚起的負面的情緒

 

聰明的大腦皮質為了快速降低憤怒所導致的負面情緒,於是自以為

聰明地壓抑了原本自然會好的身心不適感。ㄧ旦大腦皮質成功地抑

制了憤怒的負面情緒,人體中因應憤怒的自然情緒節奏就被破壞了

原本應該啟動的憤怒情緒反應被迫終止,身體應付憤怒的相關器

官變得無所是從,自律神經原本自律的功能於是混亂了,長期下來

就造成了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當你仔細觀察動物與人類的憤怒反應時,你會發現當引起動物憤怒

的外在刺激消失後,動物們便很快地回到正常的情緒水平裡,憤怒

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人類的憤怒就不同了,最嚴重的憤怒往往產

生於刺激結束之後,所謂的不想不生氣、愈想愈生氣就是這個道理。 

 

當我們該憤怒的時候,逃避了憤怒的感受,最後就會導致暴怒與失控的長期負面情緒。

 

憂鬱.jpg(圖片來源自網路)

 

憂鬱時,避免憂鬱的情緒 

 

當大腦裡的血清素無法正常運作的時候,會導致大腦局部區塊細胞的

活性不足,較弱的神經傳導結果往往容易造成情緒低落的憂鬱感受。

ㄧ旦血清素增加了,低落的情緒就可以逐漸恢復。

 

聰明的大腦皮質為了快速降低憂鬱所導致的負面情緒,於是自以為

聰明地壓抑了原本自然會好的身心不適感。ㄧ旦大腦皮質成功地抑

制了憂鬱的負面情緒,人體中因應憂鬱的自然情緒節奏就被破壞了

原本應該啟動的憂鬱情緒反應被迫終止,身體應付憂鬱的相關器

官變得無所是從,自律神經原本自律的功能於是混亂了,長期下來

就造成了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我們應該承認與接受各種負面情緒的身心反應,一旦事情過去,這

些身心反應自然隨之而去,這是人類或動物自然的運作機制;如果

一昧地嘗試去抗拒這些自律的反應,就容易導致身體自然反應與大

腦皮質的不一致,長期下來身體與心理嚴重失衡,自律神經自然紊亂。

 

當我們該憂鬱的時候,逃避了憂鬱的感受,最後就會導致沮喪與更憂鬱的長期負面情緒。

 

 

20180305120453-cd70b5a1.jpg(圖片來源自網路)

 

回歸自然的節奏,自律神經可解救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原因是違反自然的節奏,違反的大自然的

時序節奏,也違反的身體內自然的情緒節奏。白天是自律神經系統

中交感神經(興奮)運作的時間,夜晚是副交感神經(放鬆)運作的時

間,現代人白天睡覺、晚上興奮,日子一久,自律神經豈能正常運

作?

 

恐懼、憤怒與憂鬱自人類的正常情緒,人體有一套自然的情緒調節

節奏,如果該恐懼的時候你故作鎮定、如果該憤怒的時候你心若止

水、如果該憂鬱的時候你強顏歡笑,長期下來,自律神經豈能正常

運作?情緒,是影響自律神經運的的主要因,接受情緒,學習正確

處理情緒的心理技巧,就能避免身體上的自律神經失調。
(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應壓力有一套,打一場成功的抗壓戰爭 

 

 

一、有了壓力才有意義 

 

壓力,是一種任何改變造成的自然結果。當太陽暖化了局部

的空氣,暖空氣受壓而膨脹、而上升,冷空氣相對地往下降

,於是,大地就有了風。水蒸氣在高空中凝結成小水滴,小

水滴相互碰撞、結合,當空氣承受不了水滴的重量的壓力時

,大地就有了雨。當大地沒有了壓力這個東西,那大自然還

會美麗嗎? 

 

生活裡的壓力事件也是增進人類多元生活的動力,如果生活

沒有任何壓力,就如同大地沒有了壓力,那樣的人生豈不

無聊,何來意義? 

 

 

二、身體的抗壓軍團 

 

人類的身體數萬年來已經演化出一種因應壓力的自然機制

,這個機制從遠古時代使用至今,隨著農業文明、工業文

明到現今的科技資訊文明的變遷,此一機制始終以不變的

模式協助人們因應生活的壓力。 

 

「腎上腺素」就是人類因應壓力的一種自然機制,ㄧ般人

所了解的腎上腺素,其實可以分為兩類。 

 

(ㄧ) 特種部隊:腎上腺髓質素

腎上腺髓質素的功能在於面對生活中的緊急壓力事件,當

壓力或恐懼的事件來臨之際,身體為了緊急應付外在環境

會自動分泌髓質素,這時心跳會變快、血壓會上升、四肢

肌肉會緊繃,所有的身體準備就是為了在壓力狀況下的緊

級反應。狗急跳牆,就是腎上腺髓質素的功勞。

 

腎上腺髓質素就如同軍隊中的特種部隊,優勢在於作戰的

反應時間快速、殲滅敵軍的效率極高,但是,特種部隊的

人數有限,無法打長期戰爭。 

 

(二) 後勤部隊:腎上腺皮質素

 

當緊急事件結束,警報系統解除,特種部隊髓質素便完成

 

了它應有的任務,人體便回到止戰的和平狀態。如果身心

 

系統這時候還是持續感受到壓力,那就得由腎上腺皮質素

 

接手了。皮質素的功能在處理生活裡的慢性壓力,這就是

 

我們所熟知的皮質醇,或者稱為「壓力賀爾蒙」。過多的

 

皮質素會增加人體胃酸的分泌並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

 

腎上腺皮質素如同軍隊裡的後勤部隊,優勢在於部隊人數

 

較多,當前方的特種部隊耗盡之後,只好由後勤部隊擔當持

 

久消耗戰的任務了。 

 

然而,當壓力事件結束後,如果身心依然感受到強大的壓力

 

,在身體裡大量游移的後勤部隊,只好到處佔據身體的每個

 

角落。當太多的後勤部隊囤積於胃部,擾亂了胃部原住民的

 

正常生活模式,於是,胃部開始出亂子。當過多的後勤部隊

 

在肝臟紮營時,原本過著正常生活的肝臟原住民開始手足無

 

措,於是,肝臟的問題就自然產生了。 

 

 

 

三、打一場成功的抗壓戰爭

 

 

「善用身體自然的機制,來應付日常中不可避免的壓力,

 

始終是人類因應壓力最佳的策略。」但自以為聰明的我們

 

,老是以違反自然、緣木求魚的技巧試圖逃離壓力的牢籠

 

,到後來搞得壓力越來越多元、身體越來越糟糕。為了有

 

效打一場成功的抗壓戰,心理師提供兩個順應自然機制的

 

壓力因應戰略模式。

 

 

 

(一) 允許特種部隊去打成功的戰役

 

體驗與接受緊急壓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包括焦慮、憤怒

 

、恐懼甚至忌妒,不要愚昧地去否認它們的存在,因為,

 

這是自然的機制。體驗與接受它們,它們就會自然地過去

 

,試圖以自以為聰明的自我防衛機制去抗拒,往往衍生出

 

更多面向的負面結果。

 

身體一旦感受到緊急壓力,特種部隊腎上腺髓質素的自然

 

運作可能會讓我們的身體不舒服、心理不愉快,這是自然

 

的結果。下一次面臨緊急壓力的時候,不要企圖為了心跳

 

忽然加快所造成的不舒服感受,扣上任何負面情緒的帽子

 

,找尋任何負面情緒的理由,當心跳因緊急壓力事件的過

 

去而減緩時,一切的恐懼焦慮不安都會過去的。

 

 

 

(二) 終止特勤部隊的過度敏感

 

當緊急壓力事件過去的時候,不妨同時啟動大腦的前額葉

 

,努力告訴自己壓力的來源已經不見了,身體與心理無須

 

再過度反應了。現代人最常出現的問題,是當壓力事件過

 

去時,大腦老是無法喊停、無法成功地對特勤部隊下達止

 

戰的命令,造成特勤部對傻傻地持續無謂的奮戰。下一次

 

當壓力事件的源頭過去之際,記得要努力地提醒自己,命

 

令身體的後勤部隊腎上腺皮質素即時收兵,這樣就可以避

 

壓力賀爾蒙持續的在身體裡運作。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壓力的兩大絕招:靜坐與運動

 

1233.png(圖片來自於網路)

 

 

靜坐時身心發生的事

 

 

靜坐可以帶來身體與心理的穩定狀態,心跳、血壓、呼吸會

因著靜坐的歷程緩和下來,原本焦躁不安、憤恨不平的情緒

也會因著靜坐而轉向平靜。

 

時代的進步造就了現代人適應上的身心壓力與情緒困擾,許

多抒壓技巧與課程孕育而生,各有各的功效與特色。靜坐是

最簡單、最便宜的身心調適方式,只要你能呼吸。

 

初期的靜坐會因為專注而使多巴胺分泌增加,這時身心會產

生一股愉悅感,中後期靜坐所帶來的平靜會加速血清素

內嗎啡的分泌,進而產生一種平靜而祥和的幸福感。

 

持續的靜坐會強化左前額葉的功能,增進正向、愉悅與快樂

的感受。

 

靜坐也會增進海馬迴的功能,強化記憶能力。

 

在靜坐的過程中,負責負面情緒警戒的杏仁核會因為減緩激

活量,讓情緒維持在一種寧靜的狀態。

 

靜坐時的深呼吸也會讓身體吸進大量氧氣,提高的大腦的含

氧量,使得大腦維持在高功能的運作狀態,進而提高訊息處

理能力與工作效率。

 

 

12333.png(圖片來自於網路)

 

運動時身心發生的事

 

這裡指稱的運動係指中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速健走或

慢速跑步等能引發心率加快的運動。慢速跑步是最好的運動

項目,心跳數可以在緩慢的時間裡加速到一定的次數,並較

能維持超過20至30分鐘。

 

開始快走20-30分鐘後,腦內會分泌BETA腦內啡多巴胺

兩類賀爾蒙,這時身心會產生放鬆與寧靜感。

 

當身體分泌多巴胺時,會產生興奮的愉悅感,這就是身體活

力的來源,所以,運動有助於多巴胺缺乏的治療,而長期的

運動更有助於多巴胺在大腦裡的存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建議

 

每週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有氧運動,快走或慢跑是最佳的方式

,至於運動的地點,我比較偏好戶外的空間,因為戶外的氧

氣比較足夠,但這也得考量PM2.5的因素。

 

靜坐是最容易的技術,開始時可能得練習專注地坐著,ㄧ旦

學會了靜坐放鬆的體驗,你就可以把靜坐時的身心放鬆狀態

運用到日常生活裡了。最後,祝福各位達到「生活無處不靜

坐、生活無處不放鬆」的狀態。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個步驟,對抗「強迫症」

 

 

強迫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知道重複想著、重複

做著是很不合理的,但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想、不再做的衝動,其實

,這就是強迫症患者的主要困擾。造成強迫症的成因很複雜,本文的

重點在於探討強迫症的大腦機制,並試圖提供三個步驟,期待對於被

強迫症所苦的患者有些許的助益。

 

 

一、強迫症的大腦機制

 

我們以三個階段來說明強迫症的大腦機制與相對應的情緒反應。

 

MRI_of_orbitofrontal_cortex.jpg

 

第一階段  「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引發害怕的感覺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內心會生起一種不詳的感覺,一種伴隨著不安

、害怕以及快要完蛋了的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起源於大腦的「

眼眶額葉皮質」。這是一種自然而正向的心理運作歷程,就是因為

我們預期會有可能的錯誤發生,我們才能及時彌補、及時產生問題

解決的行為。

 

02_brain04.jpg(圖片來自於網路)

 

第二階段  「大腦扣帶迴」激發焦慮的感覺迴路

當ㄧ種不太對勁的焦慮感開始在大腦皮質深處蔓延時,過度被激活

的「扣帶迴」會把焦慮的思緒牢牢地鎖在壞事即將來臨的固執預期

上。大腦一旦形成此一焦慮迴路,一種過不了關、死定了的感覺至

此控制了所有的思考迴路,隨著重複思考與重複行為的出現,焦慮

迴路就持續被激活、被強化,最後佔據了大腦大部分的運作能量,

大腦從此就被鎖死在焦慮迴路裡。

 

 

第三階段  「大腦尾狀核」產生注意力的轉換

 

大腦「尾狀核」的功能在於注意力的轉移,當我們完成了一件工作

,注意力便可以成功地轉移到另ㄧ件事上,同時給已經被完成的工

作畫上一個句點。強迫症患者因為大腦這一區塊無法順利運作,於

是,無法把對於某一完成事件的注意力,成功地轉換到另一件事情

上,持續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一特定事物的結果,只能落入上述害怕

與焦慮的不斷循環過程裡。

 

梁大同是一位某知名科技公司的電腦工程師,從小自我要求很高,

從小學到博士班的求學生涯頗為順利,是個人人稱羨的黃金單身漢

。有一回在公司小組的程式設計上出了點狀況,造成整個小組的困

擾,從小自我要求嚴格的他,怎能接受這樣的打擊,於是,強迫症

的行為悄悄的找上了他。

 

從那件事情之後,梁大同在每次提出程式之前都會重複檢查十遍以上

,理由是他的「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在交出程式前過度激發,讓他

生一種害怕、可能會完蛋的感覺。雖然,他的焦慮在每一次檢查之後

都會降低一些,但大腦的「扣帶迴」可不那麼輕易放過他,在尚未交

出程式前反覆促發他的焦慮感。更要命的是,每每檢查無誤之後,無

法運作的「大腦尾狀核」並不會讓他產生已經結束了的感覺,他的行

為一直在感到害怕、再次檢查、降低焦慮、再次檢查的強迫行為模式裡。

 

 

 

二、對抗強迫症的三步驟

 

第一步:「學習面對害怕

當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啟動的時候,心裡會伴隨一種焦慮、不安、快

要完蛋了的感覺,我們試著不要去否認這種感覺,更不要去抗拒這

種感覺,因為這些負面的感覺都是正常的。

 

相反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裡去覺察這感覺,甚至勇敢地去感受

這種感覺,千萬不要以逃避、替代等的自以為聰明的心理防衛機制

去躲避這些負面的情緒感受。正念的練習在這階段是很有作用的,

如果你目前正為強迫行為所苦,學習正念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36.jpg

 

第二步:「選擇終止焦慮

為了避免扣帶迴在強迫症患者的過度運作,我們應該在焦慮迴路一

啟動的時候,及時把它給終止掉。

 

選擇,是終止焦慮迴路的一項有用的武器,下回當你再次感到焦慮

之際,不妨選擇以放鬆的大腦迴路方式來因應焦慮,接受當下的害

怕焦慮感,試圖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自我的身體狀況,你不抗拒焦

慮,焦慮就不會再困擾著你。

 

焦慮與放鬆是同時並存於我們的身心之中的,身心沒有絕對的焦慮

或絕對的放鬆狀態,只要你決定當下不再焦慮,那放鬆的成分就會

多於焦慮的成分,多練習放鬆、多選擇不焦慮,那就能降低強迫症

的焦慮感。我知道,這的確很難,但是只要你不選擇放鬆,焦慮就

持續會存在。

 

第三步:嘗試自我說服

嘗試告訴自己這沒甚麼,就只是一種快要完蛋的感覺、只是一種焦慮

迴路在運作,這一切都很自然,這一切就只是暫時的感覺。相信自己

,在多一次的深呼吸之後,這些負面的感覺會逐漸退去,在多一夜的

睡眠之後,這些原本想來很可怕、很焦慮的事情,其實也沒有想像中

的可怕。因為,害怕與焦慮如同生命與存在,一切都會過去的。

 

 

再次見到梁大同是在他幾次的心理諮商之後,這時的他仍然很在意他

在工作上的表現,但這時的他知道造成強迫困擾的原因來自於大腦,而

不全是自己性格的問題,這個時候的他可以接受自己偶爾的強迫檢查行

為而不再自我責難。在學會自我放鬆的技巧之後,面對強迫行為他偶爾

「選擇」以放鬆來取代焦慮

梁大同要走的路還很長,要面對的焦慮還很多,但是,他知道在十次的

焦慮裡只要能有一次選擇放鬆迴路,他就能成功地避免強迫症的焦慮迴

。當下一次害怕、焦慮的感受來襲之際,他始終有選擇不害怕、不焦

慮的機會

(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呼吸三步驟:克服自律神經失調的呼吸法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系統,前者好比開車時的

油門,後者好比開車時的剎車,人的身心好比車輛的行進,總是在

速度忽快忽慢、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過程裡前行著。

冬天與白天是交感神經功能啟動的季節與時間,而夏天與夜晚則是

副交感神經工作的季節與時間。

 

1.png (老祖宗的白天 圖片源自網路)

 

一、老祖宗典型的一天

 

讓我們回到老祖宗一天的生活模式,白天正是打獵的時段,為了可

以成功地獵取獵物,身體會自動地啟動交感神經系統,腎上腺素

分泌提高祖宗們的暴發力、持續力,以提高狩獵的成功機率。為了

降低打獵受傷對身體的傷害,當人體受傷時交感神經系統會釋放

細胞,藉以吞併因身體受上可能導致的細菌感染。

 

傍晚是吃肉的時候,這是祖宗們在累了一天之後最放鬆的時段了,

此時副交感神經自動啟動,乙醯膽鹼的分泌提高了祖宗們在夜裡消

化的能力,為了降低肉食所衍生的病毒,副交感神經會啟動淋巴細

以吞滅狩肉在消或過程中產生的病毒。

 

老祖宗典型的一天,正是自律神經系統運作最完美的一天,順著最

原始、最自然的規律,自律神經功能就能發揮最完善、最健康的功能。

 

 

 

二、呼吸與自律神經系統

 

ㄧ吸ㄧ呼成就了呼吸,如同夏季、白天一樣,當我們吸氣時,正是

交感神經啟動的時刻。如同冬季、夜晚ㄧ般,當我們吐氣時,也正

副交感神經啟動的時刻。換言之,自律神經系統是一個動態的歷

程,交感與副交感的轉換可以在季節的長時間轉換,也可以在呼吸

的一瞬間轉換。

 

imagesO9I13N5L.jpg (觀想光與熱 圖片源自網路)

 

 

三、腹式呼吸與觀想

 

腹式呼吸是一種最自然與最健康的呼吸方式,簡單的說,就是把吸

氣拉長,把空氣吸入到腹腔裡,吐氣時再把腹腔裡的空氣緩緩吐出

的呼吸方式。

 

如果吸氣是交感神經、吐氣是副交感神經,那麼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的平衡,就會發生在吸氣與吐氣間的空檔,也就是古人講的屏氣

凝神」階段。平衡自律神經功能呼吸法的要訣在於利用呼吸間屏氣

凝神的時段,強化大腦前額葉的功能,凝神的神」,指的就是

腦前額葉

 

跨顱電磁刺激(TMS)是目前一種治療憂鬱症的非藥物療法,其原理就

是透過微量的電流去刺激憂鬱症患者無法運作的大腦前額葉區塊,強

化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據說此治療法的成功率高達70%,但所需費用

不低,目前在台灣只有少數醫療院所使用。

 

觀想,其實也是可以刺激大腦前額葉運作的簡單方式,透過想像與觀

想的方式,想像有光的能量在前額葉裡擴散、想像有熱的能量在前額

葉裡蔓延,意念所到的地方,正是能量所能及的部位。

 

images1.png (大腦前額葉 圖片源自網路)

 

 

四、平衡自律神經的正向呼吸法

 

第一步:在吸氣的過程裡,想像有光能、熱能順著鼻腔滲入大腦前

        額葉,ㄧ開始如果較難想像,那就假裝有即可。

 

第二步:停止吸氣、屏氣凝神,此時想像有光能在前額葉裡擴散、

        想像熱能在前額葉裡蔓延,擴散與蔓延的範圍越廣,當下

        大腦的感受就越舒服、越放鬆、越正向。此時,正是平衡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最佳時刻。

 

第三步:緩緩吐氣,同時觀想前額葉的光與熱順著鼻腔,往下帶動

        下巴與肩膀的肌肉下沉,透過吐氣,順便體驗下巴與肩膀

        的下沉所帶來的放鬆感。如此簡單的三個呼吸步驟,就能

        完成交感與副交感之間的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練習這三步驟的呼吸方式,保證你的自律神經失

調症狀可以不藥而癒,此外,隨時透過觀想來強化大腦的前額葉,

保證你的情緒會越來越正向,因為,前額葉就是放鬆、快樂與正向

情緒的運作中心。(諮商心理師 吳學治)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國人物正向心理特質之諸葛的「三代忠誠」

 

敘說三國人物,探索正向故事   

詭譎多變的三國世代裡,造就了多少風雲人物,  

雖說狡詐險惡,卻也柔情溫暖;  

雖說世道炎涼,卻有正向故事,  

讓我們從正向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一起探索三國裡的正向故事。  

  

忠誠」,是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歸納出的24

正向特質之一,在三國時代裡,也有著這樣一個正向特質的故

......  

 

 

諸葛亮.png (諸葛亮,相片源自網路)

 

 

諸葛亮的忠誠

 

「鞠躬盡瘁,死而後矣」,這句話是不只可以用來形容諸葛亮ㄧ生的

態度,同時也展現了諸葛ㄧ家三代對於蜀國的忠誠。

 

諸葛亮自二十幾歲開始跟著劉備幹活,一開始的官位雖然不大,但凡

事謹慎的做事態度很得劉備欣賞。尤其在治理內政的事務上,更可堪

稱是劉備的背後靈,在劉備四處爭戰時,諸葛亮一直是劉備背後最大

的支持力量,為劉備每次的出征,提供最安穩的後勤補給。當劉備率

軍入川時,諸葛亮除了在荊州為劉備管理四郡外,更在背後提供軍糧

與確保荊州的安全。當劉備率攻吳時,諸葛亮除了治理四川內政外,

也在後方集結軍糧與提供後勤補給。

 

諸葛亮無疑是劉備集團裡幕後的最佳推手,從劉備到劉禪,從荊州到

益州,諸葛亮始終從一而終地為劉備集團賣力,甚至賣命。劉備臨終

託孤之時,諸葛亮發願輔佐後主,蜀漢國力穩定之際,諸葛亮立誓北

伐曹魏,為的正是當年與劉備的共同立下的約定。

 

諸葛亮內政外交凡事親力親為,就連往返公文裡的文字都得逐一親自

校正,這樣的精神用在極端壓力的戰場上,不把人戰死,也會活活把

人給累死。諸葛亮就在第五次北伐的過程中,累了、病了,最後逝世

於五丈原。

 

 

諸葛瞻.png (諸葛瞻,相片源自網路)

 

子輩的忠肝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長子,青少年時期迎娶蜀國公主,從此展開人生

ㄧ系列的官宦之途,雖然在文治上比不上他老爸、在武功上也勝不

了江維,但有了老爸諸葛亮的福蔭,諸葛瞻在蜀國也算混得很開。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在受不了蜀漢江維連連北伐騷擾得情

況下,命令鍾會與鄧艾合攻蜀漢,企圖一舉吞併益州。

 

正當鍾會與姜維雙方在劍閣相互僵持之際,鄧艾竟然親領精兵穿越小

道、翻越山領,直搗蜀漢江油。守城將領馬邈見到魏軍來襲,還以為

是前線的姜維失守,心想連姜維都抵擋不了曹魏大軍的攻勢,我這小

將豈能抵擋來勢洶洶的魏軍,於是,嚇得立馬棄城、不戰而逃。

 

這時在成都的劉禪身邊已無戰將,只好命令諸葛膽領兵前往涪城以抵

抗鄧艾的進攻。雖然諸葛瞻缺乏打戰的實務經驗,但打起戰來,卻也

頗能發揮老爸鞠躬盡瘁,死而後矣的愛國情操。

 

文臣在戰場上哪是武將的對手,這點在諸葛瞻第一時間放棄直接進攻

鄧艾軍團,反而棄涪城、退守綿竹的作戰策略上就可以看出來。當時

鄧艾軍團歷經翻山越嶺,正是將士疲備、軍心浮動之際,這時來個棒

打落水狗絕對是最好的機會,豈料諸葛瞻執意退守綿竹,而這正給了

鄧艾大軍修整軍隊的時機。

 

該來的,還是會來,該面對的,躲也多不了。就在鄧艾大軍休息得差

不多之後,大軍就直接開到綿竹城下了。諸葛瞻眼望城外曹魏的軍團

,內心是既驚恐又澎派,驚恐的是第一次要面臨戰爭的腥風血雨,澎

派的是這場戰爭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ㄧ次為可以為國盡忠、為國效

力的機會了。

 

這時候蜀漢遍地充斥著亡國的恐懼,面對鍾會與鄧艾的步步進逼,許

多蜀漢地方官是選擇以投降的方式換得自己的利益的,鄧艾也明白,

勸降是目前對蜀漢各地的太守最管用、也最節省成本的策略。有一天

鄧艾派遣使者前往說服諸葛瞻投降,條件是琅邪王的頭銜,諸葛瞻見

了使者、瞧了書信,一怒之下便把鄧艾的使者殺頭了。

 

首次面對曹魏的攻城,諸葛瞻守城的表現可圈可點,就看他親自站在

城牆上,大力指揮士兵又是射箭、又是扔石,不一回工夫,竟然打退

了曹魏的先鋒部隊。這時鄧艾也急了,眼看自己好不容易翻山越嶺,

折損的好多弟兄才能進到蜀地,豈能在此敗給一個小小的諸葛瞻,於

是對手下兩將下達生死令,若無法攻城,便提頭來見。

 

綿竹,可是成都的最後防線了,要是綿竹丟了,成都就危險了;成都

淪陷了,先帝與父親辛苦建立的基業就沒亡了,於是諸葛瞻決定自己

不退了,決心要與綿竹共存亡……。

 

當鄧艾大軍攻進綿竹,綿竹彷彿成了人間煉獄,刀在彼此的身體上吶

喊、劍在彼此的身體上撕吼,諸葛瞻在亂軍中,吶喊著上天的不公、

撕吼著賊仔的不義,身上滿是刀傷、滿是劍痕。諸葛瞻就在魏軍的包

圍裡,被亂刀亂劍砍殺而亡……。

 

 

諸葛尚.png (諸葛尚,相片源自網路)

 

孫輩的義膽

 

諸葛尚是諸葛瞻長子,也就是諸葛亮的長孫,當時隨著父親的軍隊

死守綿竹,正當兩軍交戰之際,諸葛尚獨自領軍血戰城下。眼看曹

魏大軍來勢洶洶般殺來,我方守軍前仆後繼般倒下的形勢,深知綿

竹難以再守,得知父親戰死的消息之後,盛怒之下策馬殺入敵營,

最後在敵眾我寡的情勢下,被敵軍亂刀砍死……。

 

面臨建國立業之際,諸葛亮全力輔佐劉備、盡忠報國;面臨國家存

亡之秋,諸葛瞻與諸葛尚父子不甘投降、抵死奮戰,諸葛ㄧ家三代

,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在詭譎多變的三國世代裡,造就了多少風雲人物,雖說狡詐險惡

卻也柔情溫暖;雖說世道炎涼,卻有正向故事。諸葛亮ㄧ家三代

的這個故事,或許也呼應了正向心理學的一項正向特質,「忠誠」。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變金剛  學習曹操的自我複雜度

 

自我複雜度

 

心理學家Linville曾經提出「自我複雜度」的概念,當組成一

人的角色面向越多元,角色間的互補性就越大,心理就越健康。

 

自我複雜度的基本前提是「自我角色定位」,某個人的角色定位

越多元,那個人自我複雜度就越高。某個人的自我角色定位範圍

越大,那個人的心理彈性以及心理復原能力就越強。因為,當一

個自我角色(社團我)面臨極大的壓力時,另一個安全的自我角色

(家庭我)就可以彌補與修復急待整救的角色(社團我)。電影腦筋

急轉彎裡,小女孩的大腦裡就存在著很多角色島嶼,例如家庭島

、友誼島、淘氣島等,這許多島嶼豐富了小女孩的生命,也彌補

了小女孩受創的心靈。

 

images5K850LOZ.jpg (圖片來源自網路)

 

 

 

曹操的自我複雜度

 

我們可以透過三國時代中曹操的故事,來說明自我複雜度的概念。

 

曹操在年輕時期,得到了許劭的評語,「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

英雄」,從此,曹操的一生就在「奸賊」與「英雄」兩個極端的

角色之間擺盪,如此彈性的自我定位,使得他的才華與才能能在

三國的亂世裡大展身手。此外,曹操也從來不會因自我形象的糢

糊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更不會在乎其他人對他形象的污誨,因為

,他打內心裡早已接納自己時而「奸賊」,時而「英雄」的自我

定位,無論別人怎麼罵,他始終能自我肯定,自我接納。

 

《異同雜語》把許劭對曹操的評語詮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

之奸雄」,曹操從少年的紈褲子弟,升級到太學學生的身分,再

進化到朝廷命官的角色,最後自立為王。

 

二十出頭歲,曹操開始擔任洛陽北都尉,之後歷任頓丘令、朝廷

議郎、朝廷騎都尉、濟南相,朝廷典軍校尉等職,這時的曹操是

「能臣」。三十出頭歲,曹操開始討伐董卓的事業,取得兗州、

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袁紹、統一北方、自力為魏王,這時的

曹操是「奸雄」。

 

曹操能在「能臣」與「奸雄」之間設立許多自我角色的定位,

而每一個角色的定位都可以讓肯定自己、不會迷失自己。在曹

操的內心裡。「奸賊」與「英雄」之間的範圍是如此的大,在

這大範圍的角色裡,每一個自我的角色定位都能夠讓曹操得到

自我高度且優勢的複雜度。

 

自我角色的彈性越大、我們就能更包容我接受更多面向的自己

。減少自己對自己的懷疑。增加自己對自己每一個角色的信心

。天底下有什麼角色比「英雄」、「能臣」能常更好,天底下

有什麼角色比「奸賊」更壞。就在這最好與最壞之間,曹操自

信地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三國霸業。

 

imagesFBSOU4T9.jpg (圖片來源自網路)

 

 

心理師的建議

 

自我角色定位與自我複雜度是決定自我發展的重要基礎,心理師

藉由曹操的故事,提供以下的有關於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建議。但

畢竟曹操是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我們ㄧ般人可千萬不要以奸雄

、奸賊、黑道老大等負面的角色來定位自己,以免誤用了Linville

自我複雜度的意涵。

 

第一、要早

一個人要在生命的早期就做好自我角色的定位。曹操,在二十歲以

前就已獲得許劭的評語,成功的定為了自我的角色。

 

第二、要廣

自我角色定位的範圍越廣,自我發展的彈性空間就越大。曹操始終

是「奸賊」或「英雄」,並且他總是不以奸賊為恥,也不以英雄為

喜。在這裡我還是再重複ㄧ次,曹操是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ㄧ般

人可千萬不要以奸雄、奸賊、黑道老大等負面的角色來定位自己唷。

 

第三、要久

不管在哪一個角色定位上,始終堅持自己的定位,努力扮演好自己

的角色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瑜與曹操的自我定位

 

擺蕩在「奸賊」與「英雄」之間的曹操

 

曹操在年輕時期,得到了許劭的評語,「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從此,曹操的一生就在「奸賊」與「英雄」兩個極端的角色之間擺盪

,如此彈性的自我定位,使得他的才華與才能能在三國的亂世裡大展身

手。此外,曹操也從來不會因自我形象的糢糊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更不

會在乎其他人對他形象的污誨,因為,他打內心裡早已接納自己時而「

奸賊」,時而「英雄」的自我定位,無論別人怎麼罵,他始終能自我肯

定,自我接納。

 

韓國瑜.png(圖片源自於網路)

 

 

游走在「黑道」與「市長」之間的韓國瑜

 

韓國瑜現在給自己的定位是從「黑道」到「市長」極端的角色。換言之,

韓國瑜日後的任何角色,只要不超出黑道與市長之間的範圍,他大可以

不受特定角色期待的約束,在這場競選比賽裡大展身手。在習慣抹黑的

台灣選舉文化,韓國瑜彈性的自我角色定位可以讓對手的抹黑策略徒勞

無功,畢竟,有什麼角色比黑道更黑,有什麼角色比市長更白。

 

自我複雜度創造更自由的角色空間

 

心理學家Linville曾說過,一個人的角色越多元,且彼此角色的重疊性越

小,心裡就越健康。打個比方,職員小吳早上在工作時挨了老闆一頓罵,

整天心理又是受挫,又是憂鬱。下班後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擔任社區的服

務志工,這時,志工的角色就可以轉移他在職場上被挨罵的職員角色。換

言之,職員與志工的角色可以相互彌補彼此的在自我定位與心理適應上的

不足。

韓國瑜大可以在黑道角色與市長角色之間來回擺盪、穿梭自如,從黑道到市

長,中間可是有很多角色可以隨意扮演的。更重要的是,韓國瑜不僅不會被

單一角色形象限制,多元的角色更是可以獲得社會上更多元的支持。

 

 

未來政壇上一顆閃亮的明星

 

韓國瑜之所以在能民調上領先民進黨的候選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

於他以不同於天龍國般的政治人物,穿梭在南部市場的大街小巷,熱情又本

土的形象,一下子吸引到高雄人注目的眼神,沉穩又幽默的言談,一下子讓

想以言語攻擊他的人啞口無言。

 

就算這次韓國瑜挑戰高雄市長之路失敗,我們大概也很難忘記這個人。這位

穿梭在黑道與市長之間的角色,無拘無束,毫無畏懼地在他的舞台上展現自己。

沒有人會因為他的過去形象問題來指責他,反到是有更多的人接納了他的鄉

土氣,因為,這比傳統的黑道大哥還可愛。

沒有人會因為形象一致的問題責難他,反到是有更多的人欣賞他的政治魄力,

因為,這比標榜清廉但卻貪污的政客更真誠,因為,這比標榜謙卑但卻把對手

往死裡逼的政客更謙虛。

 

日後韓國瑜若能堅持自己,始終如一,那他日後將會是政壇上的一顆明星,

至少,在死寂的國民黨星空下,有誰會比他更亮。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情緒轉換的七個具體步驟

 

身心轉換概念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應該承受的痛苦時,我們應該適度地去面對

那種痛苦、感受那種痛苦、散化那種痛苦。面對、感受與散化無法避

免的痛苦是可以透過學習的,以下提供一種身心轉換的方式給各位參考。

 

「身心轉換」主要用意是把轉化與再詮釋身體疼痛的概念運用於心理

感受的層次上,換言之,當你可以把身體上的疼痛解釋為只是一種感覺

時,你就可以把心理的痛詮釋為只是一種感受。催眠之所以可以控制疼痛

,就是利用心理學上「心理暗示」的原理,這時候大腦前額葉啟動了高級

認知的功能,成功地把身體痛苦的感覺詮釋為只是一種感覺,讓身體機能

回復到單純感受的最原始狀態。心理上的痛苦同樣也可以透過這種轉化與

再詮釋的原理,讓心理回到單純感受的最原始狀態。當我們的心理遭遇痛

苦襲擊之際,啟動前額葉的功能,不斷告訴自己這只是一種感受,面對這

種不舒服的感受、覺察這種不舒服的感受,直到你的心理不再出現任何痛

苦的感受為止,這時候痛苦的能量即可消退而去。

 

負面情緒1.png(圖片來自網路)

 

 

情緒轉換的具體步驟

 

首先,先尋找一個獨立而安靜的地方,可以是自己的房間,也可以

是大自然裡任何一個不被打擾的角落。閉上雙眼,靜靜深呼吸,這

時候最好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也就是把空氣深深地吸進腹腔內

,感覺到腹部因吸入的空氣而隆起,隨後再緩緩地把腹腔內的空氣

吐出來。當你做好了準備,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情緒轉換的步驟。

 

步驟一: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

步驟二: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探索當下的負面情緒在身體的哪裡、

        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擴散的範圍有多大等等。換言之,把

        內在抽象的負面情緒具體化。

步驟三:把具體化後的負面情緒記起來,包括心理或生理的感受。

步驟四:以右手手指擰壓左手手臂,把注意力具焦在被擰壓的手臂

        部位,這時,你會覺得疼痛,這很自然。

步驟五: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臂的疼痛部位,並逐漸加強右手手指

        擰壓的力道,然後再一次去感受遞增的疼痛......。

步驟六:說服自己,當下手臂上的疼痛並非疼痛,只是一種感覺,

        一種壓迫感、灼熱感般的感覺,一種可以逐漸接受、可以

        加以忽略的感覺......。慢慢地,你就只是在感受這種感

        覺,但這不叫疼痛,就僅僅是一種感覺而以。

步驟七:以相同的做法去感覺步驟二裡的負面情緒,嘗試著去感覺

        負面情緒,而不是逃避;嘗試著去觸碰負面情緒,而不是

        抗拒。重複幾次的練習之後,期待你會發現:其實心理的

        負面情緒就跟身體的疼痛ㄧ樣,是可以把它感受成它只是

        ㄧ種情緒,而非原先想的那種負面情緒。

 

內在情緒的痛苦一如身體上的痛苦,面對它、感受它,過程雖然會痛、會

不舒服,但至少你用直接而正確的方式在經歷人生中必然的不順遂;內在

情緒的痛苦一如大腦裡的電流痕跡,散化過後就會以另一種正確的型態呈

現。我們應該學習去承擔當下應有的痛苦,面對問題而學習以更直接、更

有效的行為因應模式,才能避免日後盤根錯節的情緒所衍生出的更種負面

情緒。

 

 

 

文章標籤

心理學人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